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食品行业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警钟频鸣,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作为食品的一大种类,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我国《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但至今也未出台。由于缺乏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调和油的配料和比例由企业决定,造成目前市场上调和油呈现“什么油便宜就兑什么,什么油贵就标什么”的混乱局面,给食品消费及食品安全埋下诸多隐患。
现象之一:部分调和油用价格低廉的棕榈油勾兑而成——“什么油便宜就兑什么”
据调查,一些花生调和油、茶籽调和油,其中纯花生油和纯茶籽油的比例不到5%,其余都是用的棕榈油等价格比较低的油种勾兑而成。棕榈油是一类脂肪酸的混合物,熔点为40度的棕榈油(注:指要达40度才能熔化成液体的棕榈油),只能用于做肥皂和化妆品;熔点为24度的,可以用来炸方便面和做糕点;熔点为12度的可以作为食用植物油。棕榈油区别于其他植物油,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50%,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美国就曾长时间认为棕榈油有害于健康而限制其进口。
现象之二:各品种调和油张冠李戴——“什么油贵就标什么”
标准缺失导致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市场混乱的另一明显表现是调和油的张冠李戴。以茶籽调和油为例,纯茶籽油每吨3-4万元,约合每升30多元,一桶5升的茶籽调和油成本应该在150元以上,但目前市场上5升装最低的只要70元左右。据调查,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便宜茶籽调和油实际上都是棕榈油或者大豆油,有些象征性地掺入1%-2%的茶籽油;橄榄调和油里面一般就掺入3%-5%的橄榄油。更有甚者,通过香精等添加剂来勾兑高价位的调和油。
食用调和油挤占传统优势油市场份额
以前,国内老百姓均以食用当地种植压榨的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为主。但近几年,受调和油营养搭配理念的引导和冲击,国内居民消费习惯渐趋统一,食用调和油比例不断扩大,棕榈油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近些年我国一直是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最多的国家,进口数量的不断攀升,也日益加剧了我国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对外的依存度。2010年,我国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市场整个对外依存度为66%,与2001年的33%相比,10年之内翻了一番。
国家应尽快推出相关标准
国内消费市场中食用调和油的随意勾兑、名称繁杂以及标识混乱的问题早已引起相关部门注意,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也提上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的议程。2007年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形成《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08年10月25日,但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仍未出台。
造成政策迟迟未出台的关键因素是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制定仍面临一个难题。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难度非常大。调和油不像纯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纯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掺了一点别的油都可以检测出来;但调和油却不是这样,由于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并不大,对调和油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正因如此,调和油变“混”的报道时常见于报端,更加令人发指的是,目前调和油市场部分厂家为了解决调和油中棕榈油冬天发生凝固的现象,违规添加原本用于工业用途的“防冻剂”或者来源不明的“防冻剂”。
由此不难看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迫在眉睫,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市场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张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