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2012-11-07
摘要:

作者:南方农村报 近日,法国人Séralini一篇关于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研究论文,再次在全球范围内将转基因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文章称,发现转基因玉米会导致实验鼠患癌症。不过,随后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对这项研究的... [详细]

作者: 南方农村报


  近日,法国人Séralini一篇关于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研究论文,再次在全球范围内将转基因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文章称,发现转基因玉米会导致实验鼠患癌症。不过,随后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对这项研究的初步审核,其结论表示:该论文不足以当作一项科学有效的风险。


  类似的争论,这些年从未间断,反转派和挺转派的观点更是针锋相对,难分高下。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表态也相当谨慎,从转基因玉米和水稻获得安全证书,到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再到福建转基因大米流入市场,抑或不久前的湖南儿童转基因大米实验疑云和金龙鱼转基因危机,无不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甚至此前更曝出国内转基因水稻“第一人”张启发在大学演讲时遭反对者抗议被迫离席的闹剧。


  此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至此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于转基因技术和商业化运作的态度已非常明确,正如转基因立法所遵循的基本立场:除非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存在风险性,否则即认定其与传统食品在实质上是等同的,不存在风险性。但每每遇到公众质疑,主管部门往往欲言又止,政策走一步停三步,试探与观望公众情绪的意图非常明显。


  回顾《南方农村报》近5年的报道会发现,记者基本追踪和调查了历次重大事件,并采访了两方面的权威专家。综观“挺转派”与“反转派”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欧盟模式与美国模式之争。美国对待转基因实行的是“无罪推定”,即无法证明其不安全,就表明它不存在风险。而欧盟则恰恰相反,在无法确保其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看,双方各有攻防,但都无法掌握绝对的理据来驳倒对方。


  最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大豆的沦陷”,这不但关系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更涉及国家战略问题。《南方农村报》近几年对此作了非常详实的报道,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45%左右,而在1995年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从净出口国到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在转基因大豆冲击下,目前中国因过量进口大豆,使农民卖大豆亏本,迫使国家补贴,主产区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全线亏本,停工待料。而围绕转基因问题的跨国企业利益之争、阴谋论,无论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公众,更是津津乐道。


  目前,中国关于转基因安全的立法,立足于在有序开发应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规范管理。规范大抵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完善转基因的标识制度,赋予公众自由选择的权利;另一方面,规范转基因技术活动,使各个领域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在严格监管范围内。不过令人担忧的是,且不说转基因大豆已经透过牲畜饲料摆上每个家庭的餐桌,以目前中国农业分散生产的粗放管理模式,要真正做到规范管理,难度也可想而知。这也就难怪有关转基因食品在超市中售卖无标识的屡见报端。


  正像一些实用主义者所说的,以目前地球人口的膨胀速度以及人类对丰裕物质生活的需求来看,单靠传统的生物技术必定无法满足,寻求相关技术手段可以说是早晚的事。在转基因的问题上,我们其实已经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恐怕只能被动地被裹挟着走而已。


  ■链接


  美国:国内播种的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转基因品种都占到88%以上。


  欧盟:一种转基因食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必须提交申请,通过欧洲食品安全局的风险评估后,再由欧盟委员会予以批准,整个程序至少需要两年半时间,相当繁琐。


  日本:对转基因作物实行严格管理和慎重对待,相当一部分生产传统日本食品如豆腐的公司开始使用非转基因原料,并标记上“没有使用转基因大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