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意大利橄榄油制假掺假风波在华延续---
北京865路公交车换上了最新的车体广告:巨幅的阿格利斯橄榄油广告左角,特别的字体突出着这样的解说--产自希腊的橄榄油;各大超市,贝蒂斯橄榄油的瓶颈处,增加了金绳悬挂的身份牌,红黄相间的卡片上,如此介绍自己的血统--西班牙原装进口--这些进口橄榄油都在做一件事,撇清和意大利橄榄油品的地缘脉系。这在意大利橄榄油掺假制假风波发生前是不可想象的,在国际上,意产橄榄油是橄榄油中的精品。而这一切,却在去年圣诞节后,被源自媒体的负面报道打破了。而今,这场由欧美卷入中国的意大利橄榄油制假掺假风波,已过三个月,本报力图在尘埃落定后重新梳理它的起始脉络,还原一些事态真相,让消费者找回选择的权利。
意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向本报独家揭秘:意海关经济警察的草率调查,是掺假门风波的始作俑者
临近2011年底,一则《意大利橄榄油八成掺假 不排除部分劣质油已流入中国》的报道充斥各大网站:“ 八成意大利橄榄油中掺杂了劣质油,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意大利警方调查报告称,肆无忌惮的意大利生产商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橄榄油需求,将来自希腊、西班牙、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的廉价橄榄油掺加进去,冒充高端初榨橄榄油出售。” 警方最终的调查结论称,每五瓶意大利产橄榄油中就有四瓶存在这种低质橄榄油掺兑的问题。
这篇“爆炸性”新闻的原创是意大利的媒体《意大利共和报》。2011年12月22日该报披露说,意大利作为一个橄榄油的主要生产国,其橄榄油的进口量(47万吨)竟然超过了出口量(25万吨),这一数据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据调查,这一骗局由意当地进口和销售公司的联合组织牵头,大部分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活动。参与协助调查的意农业组织Coldiretti称,这些不诚实的生产者和制造商的人数已足够组成一支“农业黑手党”,并且13家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商都被牵扯进来,数量占据意产橄榄油的八成,其中不乏一些非常著名的品牌。
12月27日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和2012年1月4日《卫报》,也转载了这一新闻,将意产橄榄油的掺假新闻推向世界。1月12日,意大利驻华使馆在北京向媒体澄清,意大利橄榄油不存在所谓低质掺兑问题。其官方声明称,在意生产的并且在国内外销售的意大利橄榄油必须符合高质量标准以便保证消费者安全食用。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两层测试,化学物理成分检验以及通过品尝的方法测定。为避免意大利市场销售的与海外销售的产品出现任何差异,卫生部门和公共安全部门采取了与国际食品销售市场一致的进一步监督体系。……
然而中外媒体仍是不解, “八成意大利橄榄油掺假”的调查结果出自意警方,现在说“未查出问题油”的也是意大利官方,信谁的?对此,意使馆称无法回复。
本报记者1月中旬先后与意大利驻华使馆经济商务一等参赞戴维、意大利商贸委员会的驻华首代赖世平等人多次沟通,希望了解实情。2月23日,在拿到意国内的调查结果后,意驻华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希威凯、新闻参赞马斐桐、法律参赞菲德利克三人,共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据希威凯披露: 经意大利使馆深入核实,引发中外媒体“滚雪球”般负面效应的所谓意警方关于意产橄榄油低质掺兑的调查结论,其实只是意海关经济警察针对十余瓶橄榄油所进行的抽查,而且这十几瓶被检油品,当时瓶口开启没有密封;并且警方所做的也不是对其化学成分的严格检测,而仅仅是口感的检验。意经济警察的这一抽检结果,被意大利共和报的一名记者Paolo Berizzi捅了出来。意大利油类生产者协会已对该记者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不实新闻造成的相应损失。
八艘意产橄榄油货船在上海通关时,被拒“入内”,折返回意
意大利橄榄油被指低质掺兑一事,恰逢圣诞节、公历新年、旧历龙年三节“汇聚”,国内媒体在转发的同时,有报道推测,“目前意产橄榄油已占到我国进口橄榄油总量的35.7%.不少人士认为,意大利产的掺杂使假的橄榄油,已经流入中国市场。”新闻一经曝出,让橄榄油刚步入餐桌的中国消费者,陷入惶惑。
大年初二,记者到新光天地地下一层的华联超市,发现位于过道中间的节日热销品展台上,进口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在粮油促销品的方形展位,只有西班牙一国的橄榄油亿芭利、品利、贝蒂斯等上架;而众多意大利橄榄油品牌“落魄”地委身在展示区后边的边柜上。很多供货商不得不对一些意产橄榄油采取了低价促销的策略。在百子湾路的乐购超市,记者发现此前标价为269.8元的意产格列佛礼盒装橄榄油,此间的售价仅为175元,相当于打了6.5折。在大望路的华联超市,西班牙产的贝蒂斯牌礼盒装橄榄油,仅在大年初三前,就卖出了50多盒,而意产的橄榄油,则在“三节”期间基本上卖不动。团结湖的京客隆超市,礼品盒包装的“欧丽薇兰”橄榄油促销价只卖到175元,比原价低了约百元。
新光天地华联超市的油品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意产橄榄油的滞销,完全是因此前媒体的报道而起。事实上,真正能让消费者产生误区的只有“欧丽薇兰”一种牌子,它是原品产自意大利,最终在上海分装的。“可即使是它,也并没有冒充100%意大利原产啊!在它的包装说明上,明确写着油品来自意大利,最终是在国内分装而成的。”该负责人指着玻璃瓶上的产地说明向记者说。
据意大利使馆透露,意产油品掺假新闻出台后,在中国市场引发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的官方统计数字还没出来,一个事实是:八艘装有意大利橄榄油的货船,按合同在上海靠岸通关;意产油品掺假丑闻一出,该八艘船被中方拒绝“入内”,只能掉头折返意大利。
意驻华使馆第三次照会质监总局:“请求贵局告知各地方相关机构以及各地方口岸,意大利橄榄油不存在对消费者的任何危害”
1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对意产橄榄油发布预警的同时,紧急照会给意使馆,要求针对中国市场上的意产橄榄油,尽快核实有关情况,向中国提供涉嫌掺兑企业信息。 1月6日,意使馆给质监总局的照会回复说:欧盟国家所有食品领域的生产企业必须保证其产品的可追查性。意大利是唯一一个欧盟国家规定特级初榨橄榄油和原生橄榄油必须保证双重可追查性。 欧盟规定必须提供特级初榨橄榄油和原生橄榄油的原产地证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对于其他橄榄油产品(橄榄油和橄榄汁)必须提供最终加工地证明,而不是橄榄产地证明。意大利也是唯一的国家,为保护第三国消费者权益,通过L.99/2009的条款规定,如果产品本身并非意大利生产,不允许标注“意大利生产”的标签。在产品出口前,海关将严格按照该规定进行核查。
浙江绍兴有关检验检疫部门专家曾向媒体表示,当前进口橄榄油的检测把关十分严格,接下去将开展对入境食用橄榄油的追溯检查。而据本报记者追踪发现,在他们其后的追溯倒查中也未见曝出任何问题。
据意使馆商务参赞希威凯向本报记者透露,在意大利,有关橄榄油的监测工作,由意农业政策部负责。每年ICQRF(农产品质量保护和反假冒伪劣监察机构)在橄榄油领域开展的检查工作占其工作总量的16%,其中包括9000多次的监督考察,核查的产品数量多达16000个,并对1700个橄榄油取样进行分析。实际上,2009年最后一次更新的意大利相关法规强制所有生产企业,无论产品出口何地,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进行详细地登记。
而在ICQRF例行的检查基础之上,由卫生监督小组(NAS)的宪兵队、国家林业局、警察局、财政警察局、港务局、海关总局、农业基金管理机构(AGEA)联合组成的“农业食品监督协调技术委员会”每年都会采取一系列特别的监控措施,上述措施在于保障特级初榨橄榄油和优级橄榄油的品质,防止非法销售次等产品或从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盟国家以外的市场)流入的产品。
经济商务参赞最后这样向记者发问:“一个十几个未封口油瓶的、未经化学成分检测的油品抽查,能和样品数量达16000个、1700个橄榄油取样分析,以及9000多次的监督考察结果相提并论吗?到底该相信哪一个,我想只要把结论公开,老百姓会做正确选择的。”
1月25日,意大利使馆向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等三部委发出第三封补充说明照会:“意大利驻华大使馆请求贵局告知各地方相关机构以及各地方口岸,意大利橄榄油不存在对消费者的任何危害。”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据意使馆透露,上述各部委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菲德利克这样向记者表示:虽然丑闻出处来自意国,但像中国这样的进口大国,首先,意方已提供完善的法律标准做参照;其次,海关未发现任何违法现象;再次,未对人体造成些许危害。因此,中国媒体不应仅对外电进行转发,还应对其所报道的实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得出结论,而这才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记者市场调查:意产橄榄油产地中文标注呈乱象
据记者调查,目前在中国市场,主要有来自四个国家的橄榄油: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希腊。
在意大利橄榄油专柜内,记者发现了几种不同品牌的意产橄榄油,分别是:格列佛(GRIFO)特级初榨橄榄油、波尼利(BONELLI)特级初榨橄榄调和油和得科(De Cecco)特级初榨橄榄油等。
在仔细端详这些油品外包装上的产地后,记者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在所有与意大利有关的橄榄油制品中,每一个产地的标注都会采用不同的描述:比如,得科采用的说明是Product of Italy,波尼利上的产地标识为Imported form Italy;而格列佛上的产地标注更有意思,即同一品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在其1L装的油品上,注明的是Packed in Italy, 而其3L的桶装油品上,则是用Product of Italy来标识。
根据常识性经验,所有相关产地的说明,一般采用“某地制造”的表述方式。如此,来自意大利的橄榄油用英文表示就该是“Made in Italy”.但为何在橄榄油的产地标识上,出现了如此众多的说法?
记者咨询得知,“Made”,表示从里到外都由意大利制造;“Packed”,说明它是在意大利“包装”的,不包含对其原料的明确指向;“Product”,则表示它是意大利的“产品”,而“Imported”,则只告诉你“该产品是从意大利进口的”,至于是百分百直接由意制造后出口的,还是意先从某国进口后再出口的,则没有说明。
赖世平说,上述不同词语标注,验证了意大利从不在产地说明上造假,不会把从他国进口的橄榄油原料掺兑后谎称是意大利原产。而菲德利克却认为,在意大利所卖橄榄油标识该怎么写,法律有明确规定,根本不会有如此“花哨”的写法,这说明中国法律没有相关严格规定。
他认为,对中国市场的监察准入等,应该有明确规定,因为中国市场没有要求,等于每个进口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说明中国市场的意大利高级橄榄油消费市场还不成熟。
菲德利克特别强调,在意大利,每个标注“意大利制造”的橄榄油瓶上,除了标注某国生产外,还特别注明了橄榄的原料来源。
记者随后在三里屯一家意大利超市暗访时发现,在老板随意递过来的Forti(福尔蒂)牌原装橄榄油瓶上,有意大利文这样标注:“通过机械程序直接用橄榄油生产的高级油,原材料为欧盟extravergini级橄榄油。”而据在意大利从事翻译工作近20年的祁玉乐先生介绍,extravergini一词代表着原汁初榨的意思,即拥有橄榄油中的最高级别的质量。
针对记者质疑意大利每年从周边国度进口橄榄油约47万吨,而出口却只有25万吨时,赖世平淡定回答:“这正好证明了意大利进口普通质量的橄榄油,再筛选精品出口出去;仅凭意橄榄油进口多、出口少来论证意大利低质掺兑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法律并不禁止从他国进口原材料,不管是咖啡豆、酿酒的葡萄还是榨油的橄榄,只要它不是把从他国进口的橄榄油直接混装冒充‘意大利制造’即可。”
意使馆郑重声明: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意大利橄榄油有和其标识不符的地方
记者发稿前获悉,为了挽回意产橄榄油掺假门事件的不良影响,意驻华使馆拟邀请有关意大利橄榄油制造专家,专程来华对橄榄油制造的相关知识答疑解惑。届时,中国相关部委的政府官员、中消协工作人员,以及双方媒体记者,将受邀参加4月12日的发布会,倾听意方对掺假门事件的全面回应。
商务部欧洲司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不论意大利橄榄油是否涉嫌掺假、造假,如果一定要说这场风波给我们带来什么的话,最起码它对中国消费者有一个正向的收获--就是通过方方面面的介绍和媒体宣传,本来对橄榄油几乎无甚认识的中国百姓,借此知道了橄榄油的知识,学会了如何识别它的等级,知晓了辨别真假的一些常识,这恐怕是比强制“知识普及”效果好得多的结果。
在橄榄油市场中产品存在着不同等级,因此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来证明每一批产品的等级。extravergini一词代表原汁初榨,即拥有橄榄油中的最高级别的质量。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进口橄榄油分原装和分装两种,两者可从油瓶背面下方的食品条码进行区分,意大利原装的条码是80~83,西班牙是84,希腊的条码是520.而条码若是60或者69的,就很可能是大桶进口然后国内分装的,消费者可查看橄榄油的价格标签。像同样是“欧丽薇兰”品牌的,产地就有“意大利”、“上海”、“重庆”之分。
意大利驻华使馆最后郑重声明: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有任何意大利橄榄油有和它的标识不符的地方。因此,只要你看到有“意大利制造”的字样,尽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