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油+香精=香麻油?
泰州晚报4月12日讯:泰州质监局海陵分局发布信息:4月初,稽查人员在罡杨镇发现一制售假麻油、假红油的窝点,当场查获制售的散装“麻油”16扎,整箱“麻油”39箱、“四川红油”66箱以及大量香精和辣椒精。假麻油、假红油违法添加了植物油和香精,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据制假者交代,已有相当数量的假油流入本地市场。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走访市区4家农贸市场的20多个店铺,在其中的10多家发现了与被查获的假麻油相同或相似的“麻油”。广大市民近期选购麻油时须小心,凡标称“安徽省和县兴达麻油厂”生产的麻油和“四川红油”,均可能涉假。
今天,本报记者将随同稽查人员对市区更多的农贸市场、粮油店展开检查。
老板夫妇行踪诡秘
“我从农贸市场买回一瓶‘纯正香麻油’,怎么闻不到芝麻香味?”市民马女士非常纳闷。
几天前,泰州质监海陵分局在海陵区罡杨镇捣毁一生产假麻油、假四川红油窝点,终于解开了马女士的疑惑———原来所谓的“优质纯芝麻油”内,一滴芝麻油都没有。质监部门提醒市民,要当心。
今年1月,安徽农民陆某夫妇租下海陵区罡杨镇东楼村的民房,陆某夫妇对房主说,他们要在这里办厂。
让房主和周围邻居奇怪的是,这对老板夫妇是“夜猫子”,白天,日上三竿了还不起床,夜里,房间里常常灯火通明;深更半夜,有面包车开到他们的院子里,夫妇俩一箱一箱不知道往车上搬些什么。
每当有人向陆某夫妇打听他们的产品时,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大家怀疑他们在干违法的生意,于是向质监部门举报。
几分钟兑1瓶麻油
稽查人员在陆某夫妇的暂住地看到,院里停着一辆满载着成箱麻油的面包车。面对稽查人员,陆某非常紧张,他声称自己是麻油生产商,却无法提供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卫生执照。
一间30平方米的小屋里,地上堆放着不少色拉油空瓶子和几只污迹斑斑的塑料油桶,屋子里没有一粒芝麻。
“这些麻油是色拉油加香精兑出来的。”陆某交代,他的操作流程是,将色拉油倒进油桶,加上香精,只需几分钟和匀,再灌入玻璃瓶,贴上标签即可。稽查人员发现,现场两只塑料油桶内,有色拉油和芝麻油香精兑好的“麻油”以及色拉油和辣椒精兑好的“四川红油”正待分装。
陆某说,他生产的“麻油”以每瓶4.5元的价格批给市区一些农贸市场的商贩,商贩再以每瓶10元的价格出售,“隔三差五就有订单上门,当晚就能交货。”
QS标志也是假的
稽查人员发现,所有瓶装麻油的外包装共有5个品种:“非衣牌长寿康香芝麻油”、“明泉牌100年小磨香麻油”、“明泉牌老榨坊一滴香麻油”、“明泉牌黑芝麻油”、“梅露牌100年纯正香麻油”。包括四川红油在内,厂家都标注是“安徽省和县兴达麻油厂”。
稽查人员还在房间里查获了成堆的包装箱、字体模糊的QS标贴、打码机等造假原料和工具。
稽查人员说,经过烘炒、研磨和出油3个步骤后,正常磨制100斤芝麻一般只能出40斤左右的麻油,芝麻价格现在是每斤5元多。也就是说,10元一斤的麻油,根本连成本都不够,怎么可能是纯正的芝麻油?
陆某夫妇说,他们原先在市区经营麻辣烫店,由于亏损,便不干了。正愁找不到好的“项目”时,他们原先的“麻油”供应商找上门来,该男子说,他打算改行,但手头还有包装物要处理。于是,陆某夫妇接下了该男子的生意。
据稽查人员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将“麻油”和“四川红油”送到泰州市质检所检验,以进一步了解确切成分。
部分菜场有假麻油出售
昨天,记者走访了洧水、润泰等几家市区较大的菜市场,发现很多店铺都有标示“安徽省和县兴达麻油厂”的麻油出售,品种较多,真假难辨。
在润泰农贸市场内,记者发现有3家店在销售“明泉麻油”。北侧的一家调味品店,记者看到货架上摆着3种标称“安徽省和县兴达麻油厂”生产的“麻油”。店主称,这些都是一斤装的麻油,最便宜的一种“香麻油”8元一瓶,中间的“明泉牌老榨坊一滴香麻油”15元一瓶,右侧的“明泉牌黑芝麻油”18元一瓶。
记者看到,这几种麻油包装都比较粗糙,虽然每瓶都有生产日期等,但是印的位置却不太相同。并且密封度较差,不少的瓶盖处出现了渗漏。在这家店里,记者还发现有上述“四川红油”出售。
在这家店南边不远的另一家店,记者也发现了两种“明泉麻油”,女店主说,两种麻油一种普通的是8元一瓶,另一种黑芝麻油是15元一瓶。她问记者是不是买了自家吃,如果是,就买泰州经济开发区某企业生产的麻油。记者问,是不是“明泉麻油”是假的,她笑着说,8元一瓶怎么可能买到纯麻油?
在该市场西侧的一店铺内,记者同样发现了有“明泉牌黑芝麻油”销售。
在双龙农贸市场,北边一排几家出售调味品的摊位里,都有“明泉牌”麻油出售。走进其中一间,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一眼就看见了厂家标为“安徽省和县兴达麻油厂”的“明泉牌”黑芝麻油和小磨香麻油。瓶身为普通的酒瓶装,在封口处仅有简单的塑封,塑封的塑料纸上没有“明泉”的品牌标识。最远的生产日期为今年的1月,最近的在4月1日左右。
店主介绍说,黑芝麻油比普通的麻油要香些,价格也略贵些。“这种普通的麻油8元一瓶,黑芝麻油10元一瓶。”在隔壁一间店里,除了有这两种麻油外,还多了一种同为“明泉牌”的老作坊麻油。价格也相差无几。
在欣莲农贸市场,记者走访了两家调味品店,出售的大多是泰州本地产的麻油,只有一种同为安徽和县出产的麻油,但并未发现“明泉牌”麻油。在另一家店铺的货架上,和记者在双龙农贸市场看到的一模一样的“明泉牌”小磨麻油赫然在目,但只剩下3瓶。400ml“明泉牌”小磨麻油的价格仅为6元,店里同时出售的480ml“鲁汀牌”泰州地产麻油却要20元。店主说,因为价格便宜,买“明泉牌”麻油的人很多。
记者询问麻油的进货渠道,店主说由厂家直接送货,安徽出产的在泰州都有总经销,由他们配送。
洧水农贸市场是市区较大的一家农贸市场,有10多家调味品销售店铺。记者走访了其中5家,虽未发现有此次涉假的麻油出售,但发现了一些低价麻油。
在这几家店里,售价高的大多是本地产的“节节高”等品牌麻油,每斤20元左右。价格低的产地则大多是安徽,价格在每斤10元左右。如鸡笼山的麻油一斤装的11元;另一种安徽和县出产的麻油价格仅有9元。一店主说:“买这种便宜麻油的人很多,不少饭店大批量进货。”
记者随后走访了市区苏果、时代等几家大规模的超市,发现这里的麻油价格明显要高出许多。一般情况下,一瓶一斤装的麻油售价在22元至25元,而黑芝麻油的价格则要达到35元左右一斤。
掺假麻油危害大
食用掺假麻油对人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有关专业人士介绍,假麻油就像慢性毒药,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低价油加香精制成的“麻油”,至少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害处。
国家规定,麻油是不允许添加任何食用植物油、非食用植物油和香精的。制假者为了能让假麻油也具有麻油的香气,往往会加入一种麻油香精,香精属于化学合成产品,如果不按照相应的规范使用,就叫做滥用食品添加剂。在假麻油的加工过程中,制假者超量使用了相应的食用香料,会给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带来一定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腹泻、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而所用香精属于伪劣产品的话,危害会更大。
掺假麻油多是掺入低价植物油,棕榈油就是低价植物油中的一种。棕榈油含有高达50%的过饱和脂肪酸,过饱和脂肪酸很难被人体吸收,容易堆积在血管壁上和内脏蜂窝状的组织里。长期摄取过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品,不仅会引起人体机能衰退,造成心血管堵塞、脑动脉硬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脏病、脑中风、脑栓塞。工业使用的棕榈油主要制造肥皂、涂料、橡胶、合成润滑剂等,若被人体食用,后果更不堪设想。
棉籽油是一种低价植物油,含有大量的棉酚等有毒物质,如果不能去除这些物质,极易引起中毒。中毒者有时立即感到皮肤灼热、潮红、无汗或少汗,伴有心慌、无力、肢体麻木、头晕。但有时毒素表现为慢性症状,影响生育机能等。至于使用泔水油做“麻油”,危害就更不用说了。
快速识别假麻油
1、纯麻油透明无杂物,散发着浓浓的芝麻香味,在案板上倒一点清水,再用筷子蘸一滴香油在清水面上,如麻油立刻散开成薄薄的大油花,然后凝成若干个细小的油珠,则为纯正的麻油;而掺假麻油油滴小而厚,不易扩散。
2、将麻油适量倒入一只干净的玻璃瓶中,用力摇晃,如瓶内无泡沫或有少量的泡沫,但很快消失,是纯正麻油;如瓶内出现过多的白色泡沫且消失缓慢,则是麻油中掺有其他植物油。
3、小磨麻油香味醇厚、浓郁、独特,如掺进了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则不但香味差,而且会有花生、豆腥等其他气味或异味。或者倒几滴麻油在手掌心,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用力搓,搓到发热生疼时闻一下手掌心,如果是真麻油就会继续有清香的味道,如果是假麻油就会有股异味。
全城“追捕”假麻油
《色拉油+香精=香麻油?》昨天刊发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昨天,记者和安徽和县兴达麻油厂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对方表示,目前该厂在泰州并没有代理商,如果市场上有此类产品,应该是假冒的。
昨天下午,泰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海陵分局组织稽查人员,首先对九龙副食品批发市场、润泰农贸市场等全面检查,现场扣押80多箱假冒“明泉”四川红油、20多瓶假冒“明泉”麻油。今后几天,质监部门将继续对市区更多的麻油销售店铺进行稽查。日前已查获的假油是否含有有害成分?市质检所的检测结果将于近日揭晓。
欢迎广大市民向本报热线提供假麻油、假红油及其他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销售线索,举报信息属实者有奖。热线电话:86870000。
昨又查获84箱假红油
昨天下午2点,泰州质监局海陵分局的多名稽查人员,对位于海陵区九龙镇的九龙副食品批发市场突击检查,当场查获假冒的“明泉”牌四川红油84箱,计2000多瓶。
根据前期摸排的线索,昨天下午2点多,质监稽查人员来到九龙副食品批发市场,对几家经营调味品的批发商铺进行检查。当检查到市场南侧一家较大的副食品批发商铺时,稽查人员在货架上发现了两瓶“明泉”牌四川红油。
稽查人员要求店主林某提供厂家资质证明复印件、进销货记录,林某都未能提供。林某说,这一批货正是晚报报道的造假者陆某提供的,稽查人员基本认定这一批四川红油为假冒产品,并对产品进行了查扣。
据林某说,他是最近才经销这种四川红油的,进货价为48元一箱,每箱24瓶。经当场清查,在林某的店铺和仓库内发现了两堆假冒四川红油,共计83箱。
随后,稽查人员又在市场入口处一家副食品商行内发现了同样的假冒红油1箱。
不少店铺藏起假麻油
昨天下午4点左右,质监稽查人员来到润泰农贸市场,对市场内销售调味品的商铺进行检查。在市场东侧一家南北货店里,稽查人员在货架上发现了几种“安徽省和县兴达麻油厂”生产的四川红油和“明泉”麻油,共有20多瓶。稽查人员当场查扣了这批货物。
店老板说,这些麻油和红油是一个自称是生产厂家业务员的人送过来的,送货日期大概是4月5日。来人没有告诉他们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只说过几天会来市场一趟,到时可以当面结算。
“本来店里卖的是泰州本地产的麻油,价格比这个贵一点,这段时间才改销这个产品。”店老板说,在润泰农贸市场销售调味品的,几乎每家都在销售这个业务员送来的产品。
记者在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市场上有10多家卖调味品的店,稽查人员查处第一家店铺时,其他店赶忙将货架上的麻油收了起来。
市场西侧一家南北货调味品经营店,老板听说这些产品是假的之后,连忙将这些麻油、红油撤柜。老板说,他们店是去年开始销售这个厂家的麻油、红油的,共销售了100多瓶。货是送到店里给钱,从来没有开过单,自称是厂家业务员的人也没有透露过姓名和电话。“像这种麻油小排档买的比较多。”店老板说,大饭店一般都买20多块钱一瓶的好麻油。
厂方称产品未供应泰州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安徽和县兴达麻油厂,该厂负责人石明武表示,该厂确实生产麻油和四川红油,“明泉”也是该厂的注册商标,但是,该厂没有直接向泰州市场供应产品。由于该厂生产的麻油和四川红油全国很多地方都有销售,不排除会有少量的产品通过其他地区流入泰州市场,但是直接在泰州市场推销产品,并可以以低价大量批发的,系假冒的可能性比较大。
安徽和县兴达麻油厂一位盛姓销售经理说,以前厂里在泰州地区有一名业务员,但在去年,这名业务员就离厂不干了,目前在泰州地区他们厂暂时还没有派业务员。他说,“明泉”是他们厂的注册商标,目前主要生产的是芝麻油产品,但在泰州市场上没有直接销售过。现在泰州市面上打着他们厂旗号的麻油产品应该不是他们厂生产的。如果销售商销售的商品是最近从本报报道提及的陆某或者之前的业务员那里进的货,则肯定是假的。
低价麻油红油还有不少
记者在九龙副食品批发市场走访发现,除了已经查明的假冒麻油和假冒红油外,还有不少低价的“麻油”和“四川红油”在出售,其价格明显低于合理范围。据了解,明泉牌纯芝麻油430ml的正常批发价为12元左右一瓶,在市场上,如果零售价低于8元,肯定是假冒产品。
在市场一区的一家店铺里,货架上摆着几瓶“四川红油”,在货架前的桌子上放着几瓶“麻油”。质监稽查人员要其提供相关企业的资质证明的复印件时,女店主表示没有证明材料,这批货是一个安徽人用三轮车直接送上门的,说是安徽厂里的产品,但没有看到厂家的材料。女店主承认,这些“四川红油”和“麻油”都很便宜,大都只有几块钱一瓶。
记者拿起桌上一瓶一斤左右的标示“久久香”的麻油,问店主多少钱一瓶时,店主说,批发只要6.5元一瓶。而她店里经销的泰州本地产的“节节高”麻油,一斤装的售价却达到了19元一瓶。对此,质监稽查人员当即要求店主将这些低价麻油、红油下架。
在市场北侧的一家副食品批发部,稽查人员发现了同样标示着“安徽和县兴达麻油厂”产的“明泉”牌四川红油,但由于包装与之前发现的假冒红油不同,稽查人员未能认定这种红油是否系假冒,按店主提供的产品供应者电话,稽查人员当即与产品供应者取得联系,要求其证明这批产品的供应渠道。店主说,这种红油的进货价为2.35元。稽查人员表示,这种红油也可能是假的,为进一步确定成分,稽查人员买了一瓶带回检测。
“问题食品”危害不小
泰州质监局稽查处处长陈鸿翔说,近几年来,我市的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每年我市质检部门送检和抽检出来的“问题食品”都有几十种,涉及的食品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出现的问题以添加非法或者超标的食品添加剂为主。
去年底,泰州质监局稽查处执法人员对九龙副食品批发市场进行食品安全抽查,带回一批食品样本进行抽检,结果发现浙江某蔬菜食品厂生产的袋装红油竹笋,添加了国家曾明令禁止的苏丹红等添加剂。执法人员询问该销售摊位的负责人后得知,这一批次的问题红油竹笋是从浙江某食品厂进货的,已有一部分流入市民餐桌。剩下的“问题竹笋”被质监部门当场查封。
“市区的肉类凉菜制品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食品安全问题。”陈鸿翔说,在今年3月份的例行抽查中,市区的凉菜熟食售卖点出售的烟熏类肉制品很多都被检出含有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等,“这主要是摊主为了熟食好看添加柠檬黄、日落黄这类添加剂的,如果长期食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液病。但是,这些都需要专业仪器才能检测出来,所以市民购买时光靠肉眼很难分辨。”
另外,近年来,泰兴出现过“毒香肠”,兴化也出现过食用菌添加荧光增白剂等食品安全问题,说明我市食品安全现状并不容乐观。据了解,现在市区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输入型”,市民在选购各类食品时,如果不能准确辨别,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型超市购买,不要购买明显低于市价的食品,在购买蔬菜和经过预处理的食品时,不用过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俱全,各方面太过完美的食品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反而比较大。
“目前质监部门正在研究市区食品安全的定期发布方法,希望能够对市民有所帮助。”陈鸿翔说。
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
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调味品经营者和批发商,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薄,使得造假者有机可乘。
九龙副食品批发市场的几家副食品商行的店主,都不知道应向食品供应企业索取哪几种证明材料,以确定所进食品是否安全。稽查人员询问这些调味品经营者,进货时应当让供货者提供产品企业的“三证”,这“三证”是哪三证时,几名经营者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有的回答是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有的回答是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质监稽查人员表示,其实最应检查的三证为“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稽查人员解释,这“三证”的作用各不相同,“营业执照”是确认企业的合法身份;“食品生产许可证”是了解企业具备不具备生产所供产品的资质和条件;“产品合格证”是确定这一批产品是否合格。
检查中,记者发现,很多经营户对于企业提供的证明其资质的文件很不当一回事。有的随便扔在货架底下,拿出来时,已是一层灰;有的虽然当时查看了复印件,但没有留存,也没有向企业核实;有的已经把企业提供的资质材料丢失。
稽查人员提醒,仔细查看“三证”,电话向厂方核实销售员资料,可以有效防止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