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在花生油桶上钻小孔塞头发,要求商家赔偿时一人分饰两角,人前是“受害者”,人后又成了“市场监管人员”……这个青岛小哥真是太“有才”了,不过戏虽多…他还是演砸了
近日,青岛市南区中山路附近的一家商场正在举行“双十二”促销活动,这时男青年林某气势汹汹地来到服务台,他一手提着花生油,一手拿着购物小票,称在超市花125元买的一桶5升花生油里有头发:
他振振有词地说《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的食品。要求超市给个说法,并提出了“以一赔十”要求。
商场的李经理回应林某,称如果产品有问题一定会赔偿,并让林某到接待室等候。
正当李经理“奔波”调查时,突然接到了一个自称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的电话,“电话里的人说话含含糊糊,让赶快给钱解决赔偿,不要给市场监督管理所添麻烦等等。”这个电话倒是提醒了李经理,随即打给市南区中山路市场监管所,请求执法人员解决。
接报后执法人员赶赴现场,首先查看了商场李经理和生产厂家提供的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所在批次的产品出厂检测报告,均为合格。
为了进一步查清事实,执法人员又让花生油生产厂家相关人员来到商场,据生产厂家人员介绍,他们厂的产品全部机械化生产,“根本不允许人随意进入生产线,产品里怎么会有头发呢?”蹊跷!
那头发究竟是如何进入花生油里面的?
执法人员对花生油包装仔细检查,发现商标所贴的标签右下角有被撕开的痕迹,并在撕开的地方发现一个很小的洞。
“这是怎么回事?”面对执法人员的质问,林某有些紧张,却一口咬定自己毫不知情。
这时李经理忽然想起自己接到的自称是市场监管人员的电话,便回拨了一下,结果林某的手机应声响起……随后商场方面拨打了110。
原来,林某把标签揭开后,在油桶上打了一个小洞,把头发塞了进去,再把标签原封不动地粘好,既不会漏油也不会漏气,和原来一模一样,不仔细看很难辨别出来。
林某称自己实在缺钱,才想到这个办法讹钱。之后林某被警察带走,案件正在处理中。
提醒:谨防“职业索赔”
执法人员提醒大家,现在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受赔偿利益倍增的驱动,有人夹带购买、场外调包和恶意诋毁等非常规性打假行为在时有发生,这种知假买假、存心讹诈或借题发挥制造社会舆论,同样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厂商也应该掌握职业打假人进行索赔的方法和手段,做好预案。让别有用心的“职业索赔”和行业乱象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