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活、新——中储粮油脂公司如何念好“三字经”

2018-08-16
摘要: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自古以来,以大豆为代表的油料就是五谷之一,千百年来为我国民众提供了基本食物保障。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记者走近我国最大的油脂企业之一--中储粮油脂公司,与党委书记刘建民面对面,听他述说在保障中央储备任务与市场化转型之中锐意改革、加快发展的故事。

新华网南京8月15日电: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自古以来,以大豆为代表的油料就是五谷之一,千百年来为我国民众提供了基本食物保障。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记者走近我国最大的油脂企业之一——中储粮油脂公司,与党委书记刘建民面对面,听他述说在保障中央储备任务与市场化转型之中锐意改革、加快发展的故事。

保——规模化提升行业地位

与中央储备粮一样,中央储备油脂油料要满足“两个确保”: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中央储备粮制度早已有之,但最初靠行政管理,由于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和利益矛盾等情况,历史上曾出现政策性挂账、陈化粮和调用不畅的问题。”刘建民说。

2000年,中储粮总公司成立,建立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2008年,为了更好做好油脂油料储备轮换工作,中储粮总公司组建油脂公司,负责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的集约专业化经营管理。

“没有规模化经营就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只有经得起市场检验,才能不断筑牢保障油脂油料储备安全的坚强屏障。”刘建民说,10年来,油脂公司较好实现了管理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的“两个确保”,完成了国家交予的各项政策性任务,如今机构网络覆盖主要油脂生产和消费区,资产总额超过700亿元。

2007年初,油脂公司最大的综合产业基地——镇江基地成立,当时仅是一家单一的油脂加工企业,年精炼分提能力72万吨。

今天的镇江基地,占地900多亩,拥有油脂油料仓储能力130万吨、年大豆加工能力近300万吨、年码头吞吐能力超过500万吨,已成为亚洲领先的油脂油料仓储、物流、加工、贸易、质检研发综合基地。

活——在市场搏击中做强做大

为了保证油脂油料的储存质量,需要定期市场轮换。轮出去的粮食要市场销售,换进来的粮食要市场采购。这就逼着油脂公司必须对接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油脂油料与小麦稻谷玉米品种不同。”刘建民介绍说,一是国际化程度高,油料主要指大豆,而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油脂采购要依靠国际市场。二是市场化程度高,“轮换是一种市场经营行为,价差风险要由企业承担,像2008年豆油最高价到1.6万元每吨,但没几个月就跌到6千元每吨。”

为了应对风险,油脂公司引入国际先进的风控手段,进军国际和国内期货市场,包括芝加哥期货、郑州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等,进行风险控制套期保值。

此外,油脂产业化程度是所有粮油产品里最高的。原料产地在国外,需要远洋运输到国内,并建立规模化加工基地。

目前,油脂公司已经拥有镇江、东莞、唐山、新郑、成都、盘锦六个综合储备基地,业务覆盖进口大豆、国产大豆、豆油、菜油、葵花油等品种,综合实力在国内油脂油料加工企业中位居前列,在部分领域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

2017年,油脂公司进口大豆约700万吨,进口豆油约30万吨;经营国产大豆100余万吨,位居行业第一。

新——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内涵”

在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信息中心,智能通风、绿色充氮气智能控制、3D油情安全管控等7大智能系统全副武装,确保安全储粮、绿色储粮。

记者走进20米高的大豆仓内,只见到诸多先进设备,却不见一个保管员。

“我们现在‘幕后’有14个保管员,1个人可以管5万吨油脂或者4万吨大豆油料。智能化后,大大节省了人力,还能把粮油库管得更好。”信息中心仓储业务科科长杨文生说。

自动化同样应用于大豆压榨加工,“5个人管2个车间”已成基地常态。

完成浅圆仓进出仓关键设备研究开发国家863科研项目、植物油库油脂储藏品质安全控制技术国家科研项目;开展油脂充氮储藏研究、浅圆仓环流谷冷控温储粮工艺研究;研究开发袋装货物装车机、自动装船机提高运营效率……一系列科研成果让产品质量、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近年来,中储粮油脂公司坚持将科技化、智能化全面融入储备管理,形成多功能于一体、监管始终在线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储粮管理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构建起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绿色仓储体系。”刘建民说。

他告诉记者,油脂公司坚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与资金投入,推动科技研发与企业运营紧密结合,实现了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