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年要吃多少油?两个西湖都盛不下!中国人吃的最多是什么油?未来十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卖油郎们想知道也应该知道。来听权威机构专家给出的靠谱答案......
4月20日,2019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通过农业大数据分析、权威专家报告释放市场信号,探讨未来10年我国农业发展新形势。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李淞淋博士、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璟博士、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刚分别发布了《中国油料油脂市场展望》 《中国大豆市场展望》《国内外大豆供需形势分析》。
系列报告用大数据勾勒出中国油脂油料市场的现状和未来,有助于从业人员准确研判和决策,以下为展望报告中的要点摘录,供大家参考。
一、2018年中国人吃了多少油?吃的最多是什么油?
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
2018年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360万吨,比上年增长0.3%,消费增速进一步放缓。
中国人吃的最多的四种油是:大豆油46.4%,略下滑;菜籽油增加为21.5%,;棕榈油10.6%,花生油9.6%。
从消费结构来看,大豆油仍是中国居民消费最多的植物油,但随着人们追求健康消费的意识增强,菜籽油和特色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的消费比重增加。
前四大油种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合计为77.5%,与上年相比下降3%,中国居民食用植物油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2018年中国产了多少油?
2018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3304万吨,比上年减少0.9%.
产量由三部分组成
国产油籽榨油比上年增长3.7%;国产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回升;
进口油籽榨油比上年下降7%;
进口植物油比上年增长8.9%。
在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的产出结构中,也有升有降:
豆油下降3.5%; 菜籽油增加1.7%; 花生油持平;棕榈油增加0.4%; 其他植物油增加 1.4%。
三、2018年中国买了多少油?
2018年中国共进口植物油808.7万吨,增幅8.9%,连续第2年大幅增加。
进口量最大的是棕榈油和菜籽油,另外葵花油和红花籽油的进口量占比11%,已不可忽视。
具体油种也有升有降。
豆油大幅下降 18.6%,菜籽油大幅增长71.2%,
花生油增长18.6%, 亚麻籽油增长7.2%, 芝麻油增长6.7%
四、2018年中国买了多少油籽?
因为土地及水资源有限,中国大部分榨油用的油籽仍依赖进口。但在持续了6年增长之后,去年出现了首次大幅减少。
2018年,我国进口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籽9449万吨,比上年减少7.4%。
三大进口油籽是:大豆、油菜籽、花生,占比98.4%。
特色油籽进口量持续增加
2018年:
芝麻进口82.83万吨,增长16.4%;
亚麻籽进口39.76万吨,增长17%
葵花籽进口13.9万吨,增长13.9%;
五、2018年中国用了多少大豆?向谁家买的多?
大豆和豆油是中国油料油脂市场的领头羊,2018年更成为中美贸易战中的主角。
1、2018年中国用了多少大豆?
2、2018年中国进口了多少大豆?
六、2018年中国自产了多少油籽?
2018年中国油籽产量(未含大豆)估计为3439万吨。
油料面积略减,单产略增,总产略减。
国产油料主要为油菜籽、花生、和特色油籽(油葵、胡麻籽、芝麻等)。2018年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8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600万吨,比上年增长4.7%
初步估计,2018年用于榨油的国产大豆约为250万吨。
七、预测:未来十年中国还会种更多油料吗?
预计面积增幅有限,油料产量增加主要依靠单产提升。
其中油菜籽产量恢复性增加,花生产量波动增加,芝麻、向日葵等小品种特色油料震荡发展。
预测十年后(2028年)中国大豆产量约2140万吨。
八、预测:未来十年中国还会买更多油籽吗?
预测十年后(2028年)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籽进口量将达到1.05亿吨;其中进口大豆9886万吨。
受国内耕地等自然资源的限制,依然会对国际市场保持较高的依赖程度。
大豆压榨消费以进口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进口大豆仍将维持高位,但增速明显放缓。
九、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人吃油有什么变化?
未来十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城镇化水平深入推进,以及部分地区传统消费习惯的延续,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但与此同时,随着“减油、减盐、少糖”等健康消费理念广泛传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的新趋势,预计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缓。
另外在消费结构上也有优化趋势,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消费的多元化、品质化和健康化需求特征愈加明显,尤其是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的健康油脂的关注度逐步提升。为此,葵花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特色植物油消费量将逐步增加。(完)
注:1、以上数据不包括木本油料、木本油籽、木本植物油。
2、文中数据图表来自2019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相关报告,开云官方网站入口登录手机版 整编,详细准确解读以原报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