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又危机了?粮食会不会是第二个口罩?

2020-03-30
摘要:

国际形势诡谲风云,越南大米出口禁令又点燃了粮食市场,期货价格飘红,相关粮食股也接连上涨。新一轮粮食危机论(这次还是国际的)再度卷土重来。有人担心粮食会不会是第二个口罩?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作者 郑文慧

20200330/c87a9c787d68b86660489e98da92b0ab.jpg

国际形势近日的诡谲风云,实属“活久见”,越南大米出口禁令又点燃了粮食市场,期货价格飘红,相关粮食股也接连上涨。

加上时隐时现的虫害和东南亚干旱天气因素,新一轮粮食危机论(这次还是国际的)再度卷土重来。

在这次疫情席卷带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众多恐慌、焦虑,当然也夹杂着很多复杂的情绪,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静夜思”,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个本质,还是基本面。资本只有叠加基本面,才会有长期的行情,要不然炒了一段时间,发现市场上不缺啊,那很快会下去的。

总体的判断,这次国际粮价上涨,在短期内是大概率事件,同时会一定程度上传递至国内市场,但从目前的来看,或难以构成长期趋势——2月份国内粮食市场从开始担心供应到担心销售只用了大约半个月时间,陷入抢粮的恐慌更大可不必。但高度关注是必须的。

形势如此复杂多变,现在国内很多大的粮食企业都关注这个事情,这是个好现象,大家都在未雨绸缪,在想办法打通其中的关节。如果有人担心粮食会不会是第二个口罩,那现在更令人担心的是那批高位入手了机器和原料的新晋口罩生产商。

01资本市场VS现货市场

我们看到,与粮食资本市场的狂欢不同,现货口粮价格走势大体稳中趋弱,这一点从国家和地方储备粮的交易情况可见一斑。

疫情期间交易中心每天都监测市场信息,消费市场基本没有出现过短缺,局部地区有恐慌导致的抢购现象,但一两天后就平息了。

这得益于国家、省和地方粮食部门和储备粮单位的及时抛售粮食平抑市场,以及通过各类媒体的发声来使得市场相信,我们并不缺粮,不需要囤粮抢粮。此外,市场的平稳背后,少不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努力。

02出口FOB价VS国内进口大米销售价格

除了国产稻米价格趋弱,在东南亚白米FOB价不断走高的背景下,通过交易中心轮换的进口大米的销售也是不温不火,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现在不缺大米。

近年我国大米进口量明显下降,从2017年突破400万吨的高位回落至2019年的255万吨,因为进口价格从3129元/吨上涨至3508元/吨。这也再次印证了,中国进口大米从来就不是因为缺,而是因为性价比,属于一种结构性调整。

国际大米出口的竞争一直处于白热化状态,而且近年愈演愈烈。越南这次宣布禁令也是几经思量,3月24-25日两天的消息反转再反转,这背后恐怕也是官方也未下定决心,最终官宣一个比较折衷的做法:24-28日暂停,这段时间重新对国内大米库存和供应情况进行评估,待28日评估报告出来之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走向。

在一个买家市场上,越南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很艰难。对于一个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可回旋的余地不大,虽然东南亚目前的疫情相对并不严重,但这种顾虑很正常。

另一方面,越南自己也是从这些年的打拼中在国际大米市场上占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很清楚叫停出口的负面效应,所以还是看28号的最新消息,有可能会采取“限量出口”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25日泰国大米出口协会的FOB报价中,除了越南白米上涨之外,泰国、印度白米均下跌,巴基斯坦和美国报价持平。

对中国而言,越南大米是否禁止出口影响有限。虽然越南大米一度占了我国大米总进口量的50%以上,但去年自越南进口量骤降至50万吨以下,仅占21%。这点进口量对2.1亿吨的稻谷产量来说更是微不足道。

那么对国际大米市场的影响呢?这个时候又想起了英拉事件给我们启示。

过去几十年来,泰国一直是头号大米出口国。2011年是个关键的转折点——没错,这就是泰国推行大米典押计划的年份,泰国政府人为地以高于市场价50%的价格收购大米,本以为可以把这些成本通过出口让国际买家买单,结果导致泰国大米出口市场份额骤降10%,痛失占据国际长达三十多年的头号大米出口国地位。

这是因为一直伺机而动的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快速抢占了市场份额,2011年重新恢复出口的印度更在次年迅速跃居出口榜首。

这一次,越南要暂停出口,印度可能又会出来“搞事情”。美国农业部3月的报告预计,2020年印度大米的出口前景看好,因为2019/20年印度水稻产量目前达到创纪录的1.18亿吨。此外,库存情况也十分充裕,政府的粮食安全储备已经“膨胀到创纪录”的水平(原文照译)。

03饲用粮vs口粮

当然了,口粮的进口只占我国粮食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饲用粮才是大头。

这些天,饲用粮的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口粮,占去年全年1.1亿吨进口量70%多的大豆,近日期价、现价齐涨。这本身很正常,品种的资本属性和工业属性不同,价格波动也存在较大差异。这里大家关心的是,这部分粮食的进口怎么办?

从出口意愿来说,去年天天追着我们进口的国家不会希望去封锁,还等着这个来刺激经济呢。

从出口能力上,疫情对生产似乎没有什么影响,美国农业部3月供需报告对小麦、稻米和粗粮的供应量都有小幅上调,换言之,基本面变化不大。虽然我们可以罗列出哪个国家又减产了,又有灾害了,但同样可以列举很多增产的例子。更多的影响是物流和用工,这点也可以回顾中国的经验。

如上所述,中国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就协调好全国的粮食物流和物资调配了,国际间也有协调机制,但可能这个时间会长一点,不过停滞不会是常态。

首次以视频形式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达成了一致“抗疫”的共识,比较提振人心。

峰会公告表示,二十国集团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增加对疫苗和药品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数字技术和医疗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确保重要医疗用品、农产品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并努力解决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并继续在国际运输和贸易领域加强合作,最终营造自由、公平、非歧视、透明、可预测和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并保持市场的开放。这几点表态很重要。

此外,粮食品种之间的可替代性还是相当高的。如果只是短期的,我们强大的储备体系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也正好可以消化掉一部分储存年份较长的稻谷、小麦库存。

饲料企业表示,如果稻谷和玉米的比价低于0.8,就会较大量地用稻谷替代玉米。还有就是这段时间需求较为疲软,外出消费和运动减少,对粮食的需求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外出聚餐消费往往会趋高,菜也多点几个,这部分的浪费不可小觑。

如果是长期问题,市场更加会进行动态调整,去年的中美贸易战,饲料企业就已经开始改良配方了。而且食品的类别很多,调整一下饮食结构,所需的饲用粮比例就会不一样。

20200330/e856f02e5c8fdbee9e4cf246ad8db146.jpg

退一万步,以后我们都不进口了,耕地够吗?现在我们由于“耕地不足”而要进口,这是国际资源配置的优化。但这个不足是相对的,因为我们觉得现在进口一部分“耕地”和“水资源”更划算,而到了不能进口的时候,那么以前认为更值得去做的事就暂缓了,那些被占用的面积就拿来种地了。

04粮食安全的核心

所以这里有个核心问题就是,我们说粮食危机,意义在于一直要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要确保有粮食生产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资源的调配、科技的发展等,实际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还有生产制度的完善。

这几天大家都担心粮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口罩。但如果是下一个口罩,恰好证明不用太担忧。

因为不到两个月,我国的口罩供应已经从极度紧缺变得基本供需平衡了。在政府调控和市场需求的作用下,生产能力一下子就从每日不足2000万个,变为1.2亿个(市场认为高达2亿个),最直观的感受是以前摇号中了口罩如中奖,现在都没兴趣再去摇了,很多药店直接就可以买,市面上叫卖的口罩价格暴跌。

实际上,即使在最紧缺的时候,很多人也预期一两个月后口罩的供应肯定会跟上,这正是我国强大的产业链和资源调控能力给予了大家底气。

粮食安全也如是。生产是基础,也只是其中一环,只有生产、储备、贸易、产业四个环节都畅顺地运转起来,我们才能实现高层次高水平的粮食安全,这种安全更有韧性和张力。

不同时期,这几个环节的侧重点可能会有不同,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相辅相成。

在这次全球爆发疫情期间,陆续有越南大米、哈萨克斯坦面粉、白糖、土豆,塞尔维亚葵花籽油禁止出口的消息传来。此时,人们不禁会质疑,说好的贸易呢?太不可靠了!

贸易没有错,错的是阻断贸易。小国的资源回旋余地有限,先自保关闭一下,可以理解,大国之间的这种封闭,才是灾难性的。

目前只是极少部分国家的特定品种要暂时禁止出口,不爆发疫情的时候也有的,断言国际粮食贸易已经中断实在为时尚早。不想因为恐慌而使影响呈指数级别地放大,各国就要共同联合起来,互帮互助。这正是G20峰会仅仅开了一个多小时,就达成携手并肩的共识的原因。

峰会公告还表示,二十国集团对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面对疫情的风险表示关切,承诺将向这些国家提供技术、物资和人道主义资金方面的援助。这符合人类共同利益,无论哪个国家出现饥荒、疫情都对其他国家没好处。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地球村独善其身,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底线思维,比如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但个体不必要有极端思维,更不要有极端行为,这样是无法生存的,也享受不到生活的美好。真到了极端的状态,人就靠本能和直觉行事了。这个不用平时训练也不用预演,不用担心自己会不适应。但极大多数情况下,恐慌本身往往比恐慌的事情要令人恐慌得多。

美国时间周四,美股呈现第三天的强劲反弹,实现了自1931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三连阳”行情。全球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还是很高,但希望这是国际社会拨云见日,重拾信心的开始。

(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