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期货
近期巴西大豆集中到港,但是热损伤始终困扰进口大豆的压榨质量,究竟什么是热损伤?已经热损伤对大豆压榨将有什么影响?热损伤是否会影响后续大豆的储存及压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1. 大豆热损是什么?
根据农业农村部2008年颁布的NY/T 1599—2008《大豆热损伤率的测定》中的定义,热损伤粒是由于微生物或其他原因产热而改变了正常颜色和形状的籽粒。标准中将大豆按热损伤情况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正常大豆,热损大豆和热伤大豆,其中热损大豆和热伤大豆均为热损伤大豆。
2. 大豆热损对于大豆造成的影响
大豆热损伤会对蛋白提取率及油脂提取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大豆受热会直接导致蛋白变性,使溶解比率急速下降,严重影响大豆蛋白功能发挥,降低大豆蛋白利用价值,大豆油脂提取率下降,豆油酸值升高。严重的热损大豆会出现碳化,需要销毁无法使用。轻度及重度热损伤大豆可以用于压榨,但是加工出的豆油和豆粕可能无法达到国家标准。
根据江南大学苏莹(2014)对大豆贮藏热损对其蛋白及油脂品质的影响研究实验显示,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大豆油脂提取率受贮藏温度,湿度及时间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40°C 贮藏使蛋白提取率在4-8个月内由53.35%逐渐下降至10%-30%,油脂提取率下降不明显,6个月内仍在18%以上;50°C 贮藏使蛋白提取率1个月后迅速下降至20%以下,2个月降至10%,油脂提取率逐渐下降3-4个百分点。同一温度下,湿度越高,变化越显著。
贮藏热损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均具有显著影响。40°C贮藏造成蛋白的逐渐变性,并伴随着亚基的解离和聚集过程,羰基含量上升,表面巯基含量下降,自由氨基含量、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50°C 贮藏,蛋白变性加剧,聚集速度加快,AB亚基打开,并出现聚集体的解聚现象,分子表面特性变化趋势一致、幅度加大。同一温度下,升高湿度后,变化加剧。同时,贮藏造成蛋白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性的逐步下降,温度越高、湿度越高,功能性下降越大。
贮藏热损对大豆油脂的品质也具有显著影响。贮藏造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碘值降低、正己醛含量升高,使大豆油脂氧化加剧、豆腥味加重。温度越高、湿度越高,相应变化越显著。而50°C 高温贮藏造成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的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相应的正己醛含量降低。
综合可知,40°C 、60% RH 贮藏条件对大豆品质热损程度最小,大豆可在 2 个月内保持较好的蛋白乳化性、4 个月内保持较好的蛋白起泡和凝胶性,8 个月内保持较好的溶解性,用于相关产品的应用。40°C 、75% RH 贮藏条件下的大豆,乳化性维持 1 个月,起泡性和凝胶性维持 2 个月,溶解性维持 4 个月。而 50°C 高温和 90% RH 高湿贮藏条件造成大豆的各方面性能均大幅度下降,只有 50°C 贮藏初期(60% RH 3 个月、75% RH 1 个月)的大豆仍具有较好的凝胶强度。
根据对于大成律师事务所任戊在2019年份发表的《1999-2017年海运进口大豆的十二起热损损失认定案例综述》来看,海运前货物检验无误,在海运过程中,因为储存不当,大豆易发生霉变、结块、碳化和热损伤。严重霉变结块碳化的大豆需要全部销毁。在直接拍卖或变卖热损大豆会扩大损失的情况下,对受损货物尽快进行加工来减少损失是谨慎和妥当的。混合生产相对于热损大豆直接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热损大豆初加工所产的毛豆油酸值可能不符合国家标准GB1535-2003;初加工大豆所产豆粕色泽较差,豆粕颜色偏红、无光泽、无固有的香味,可能不符合国家标准GB/T19541-2004要求。热损大豆实际经济损失需要参照实际生产结果进行定损,因为每次运输过程中损失发生情况有差异,此前采用纯数学模型定损的“拉番轮”事件引发过较大争议。
3.不同国家进口大豆的热损伤发生情况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而这几个国家大豆海运运往中国的过程中均需要30天以上,大豆自身水分、航程时间、海运过程中船舱储藏温湿度高等因素,易发生受潮、热损等现象,导致大豆营养价值降低,同时影响加工和储存。对于不同产地大豆热损情况发生也会有所不同,下面让我们分不同产地大豆探究。
根据中储粮镇江公司刘超群,孙日飞,马莉,李铭明在2018年的研究显示,根据2017-18年度三个国家到港的共计50个批次大豆的检验情况来看,巴西大豆热损率最高,美国豆与阿根廷大豆热损率较低。其中16批巴西豆检测得出热损大豆含量在0%~10%,因其自身水分较高、航程较长以及船舶储藏条件限制,运输过程易吸潮、热损。对15批美国豆进行热损伤率检测,运输过程热损大豆在0%~6%,主要在1% 以内。因为美国豆到港时间较巴西豆短,对19 批阿根廷豆进行检测,阿根廷豆热损在0% ~4%,较巴西豆和美国豆热损低。
为了进一步确定产地来源而排出含水量及运输时长的影响,我们查阅了广东省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陈萍,何洪洲,单振菊,李盼畔,赵淑嘉在2015年的研究。他们通过控制不同产地大豆的含水量及完整粒指标在不同温度储藏7-28天的热损水平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及含水量的情况下,巴西大豆发生热损伤的程度比美国和阿根廷均要高。是因为巴西大豆的脂肪含量较其他两个国家高,所以更加容易发生热损伤。因为大豆发生热损伤的原因是在高温的作用下,蛋白质凝固变性,破坏了脂肪与蛋白质共存的乳胶状态,于是脂肪呈现游离状态而发生浸油,脂肪中的色素物质逐渐沉积而引起子叶变褐。另外,从广东口岸进境的巴西大豆一般多数在7至9月份,属于高温高湿的季节,发生热损伤的风险更大。此外,大豆的破损程度也对热损伤的发生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验中去皮半粒大豆比完整粒大豆容易发生热损伤,并且发生热损伤的程度也相对高。然而在进口大豆贸易合同中,对于破碎粒限量指标多数指标定到小于等于20% ,对于10万吨的大豆货物,如果破碎粒达到20% ,即有2万吨的大豆货物会因为破碎粒而加大热损伤发生的风险。
4.热损伤对于近期巴西到港大豆及第四季度大豆缺口的影响
近期正值进口巴西大豆的季节,由于巴西大豆相对热损率较高,到港后油厂会为了减少损耗而选择及时压榨。然而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起,有市场传言称中国将暂停采购美豆,巴西大豆仍然有囤积到第三、四季度压榨的可能。
巴西大豆在2020年3-5月大豆出口量持续超过历年同期。截止5月底,2020自然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已达到4996.7万吨,远高于历年同期,此前1-5月出口记录为2018年创造的3585.4万吨。目前巴西大豆出口进度已经达到65%,后续预计可供出口的大豆有限。近期巴西大豆到港量较大,国内油厂大豆库存不断增加,压榨率维持高位,压榨量已经连续两周超过200万吨。
今年中国履行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购买美豆,但是有市场消息称后续中方限制国企对美豆采购。对于此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不了解这个情况,中方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后续美豆进口是否能继续执行依然存疑,下面我们计算了一下中方如果完全履行协议和如果不进口美豆的情况。
如果我们按照第一阶段协议正常执行来看,后续进口仍需要有较多的进口量,按照2017年美豆占农产品比例和2019年全年进口大豆价格推算,2020年需要进口1839.61万吨。海关总署统计中国1-4月共计进口美豆847.919万吨,尚有缺口4276.89万吨。按照美豆进口配额5125万吨,参考2019年5月份前后的非美大豆进口比例,来推算一下中国2020年大豆进口将达到9447万吨,远高于USDA去年及今年的预估量。
若后期中美关系恶化,中国暂停美豆采购,非美大豆进口量是否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呢?
首先从巴西方面来看,ABIOVE预计巴西2020年度总出口量为7700万吨,目前已完成5000万吨,6至12月份剩2700万吨可供出口。加上4月中期至5月底发船的2300万吨,扣减11月底至年末的少量发船未能在2020年度抵达进口国。若按80%的量出口至中国的话,预计6至12月份共计最多有4030万吨巴西大豆抵达国内。阿根廷方面,参考2019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在6至12月份进口阿根廷大豆共计665万吨。考虑到USDA对阿根廷今年的出口预估较去年下调了100万吨,如果同比例下调的话,预计后期中国将进口阿根廷大豆共计580万吨。其他非主流大豆出口国产量及出口情况近年来都较为稳定,因此我们沿用外部环境最为接近的2019年的数据,为260万吨。综上所述,我们预计2020年6至12月份中国进口大豆供应可达到4870万吨。
从需求端来看,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3月份生猪存栏量仍较去年同比偏低14.4%,但环比连续5个月稳定增长,鉴于养殖利润高企,企业补栏热情高涨,预计今年生猪存栏呈现“前低后高”格局,豆粕终端需求将有一定程度改善。根据天下粮仓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1至5月份油厂压榨量共计3400万吨,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1.2%。鉴于目前偏低的豆粕库存水平以及生猪存栏在下半年的恢复预期,我们预计2020年6至12月份油厂大豆压榨较2019年增加5.3%至5270万吨。因此,如果从6月起中国不再进口美国大豆,预计中国约有400万吨的大豆缺口。(由于国家临储暂不透明,因此未纳入计算。)
5.结论
大豆热损伤会对蛋白提取率及油脂提取率均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越高,湿度越高损伤越严重。热损伤后的大豆产出的豆油豆粕品质均有下降,厂家会选择尽快加工热损伤大豆以减少损失。从到港情况来看,巴西大豆热损伤最为严重。从控制湿度和温度的实验中得出,巴西大豆热损严重主要是由于巴西大豆脂肪含量高。由于巴西大豆相对热损率较高,到港后油厂会为了减少损耗而选择及时压榨。然而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起,有市场传言称中国将暂停采购美豆,如果后续完成配额则进口远超USDA对中国大豆进口预估。如果选择从6月起不再进口美豆,则预计将有400万吨左右的大豆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