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老兵眼中“真实的中储粮”

2020-11-09
摘要:

许多人对中储粮既熟悉又陌生。即使你不知道中储粮,但我们也在你的身边。中储粮管的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粮食。

人民资讯

我是中储粮老兵,人生最美好、最辉煌时期奉献给了中储粮,对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感情,在中储粮成立20周年之际写下一段文字向大众介绍一下中储粮。

社会上对中储粮了解不多,很多人听说过中粮但不知道中储粮,或者听说过中储粮但以为是中粮。我想其中的缘由大体是:一方面我们这样的企业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特殊企业,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承担着特殊的任务,属于公益类企业。2016年中储棉加入中储粮集团,中储粮成为全球最大的粮棉油集团。企业低调,务实,本份,讲政治,听指挥,干实事,不图轰轰烈烈,只求扎扎实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地埋头苦干。另一方面,既不参加中国五百强,也不参加世界五百强的评比,企业的知名度,靠的是各级政府、农民、消费者的口碑,没有多少终端产品,所以一般老百姓对中储粮了解甚少。

“两个确保”“三个维护”就是中储粮的职责和宗旨,也是概括中储粮20年实践发展最重要的关键词。确保中央储备粮(包括棉花、油脂油料)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努力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储粮人既在前线又在幕后,前线是在保障粮食安全、支持三农发展的战略前线,幕后是在百姓安居乐业的幕后。因此,许多人对中储粮既熟悉又陌生。即使你不知道中储粮,但我们也在你的身边。

总有人问两个问题,中央储备粮够吃多长时间?中储粮有没有陈化粮?我常常这么回答,中储粮管的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粮食。备战粮、备荒粮不难理解,就是中央储备,也可以叫常规储备。除此之外,中储粮还负责收储和监管托市粮,托市粮就是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目前主要是小麦、稻谷)时,由中储粮集团受国家委托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以保护农民利益,这是我们工作量的大头,而常规储备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至于粮食品质问题,中储粮成立之初就已经建立正常的中央储备粮新陈轮换机制,常态化开展推陈储新,稳定实现常储常新,并从2003年就彻底消灭了陈化粮,“陈化粮”这个概念离我们远去已经十几年。至于托市粮的机制,与中央储备粮是不太相同的,收储和销售都是按国家的指令进行,其储存时间要看国家吞吐需要而定。

常常还有人问,花这么大的成本储备值得吗?粮食已经十多年增产稳产,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北歉南丰,南丰北歉,即使有大灾也还可以进口嘛。这种观点曾经一度还有一定市场,但是事实真的那么简单吗?且不说中国人的饭碗靠别人靠不住,中国粮食消费量基数大,中国一进口粮食价格就猛涨,世界粮食贸易量也不能支撑,更不谈有的出口国趁火打劫。简单地说一条,大灾时进不了、进不来,这次一个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冲击就这么大,战时进口更是无稽之谈。

储备花钱值得吗?我肯定地说值得。比如说,所有的桥梁都有栏杆,行人有扶着栏杆过桥的吗?除非是病弱老人可能扶过,车辆在大桥上出故障靠栏杆就不冲出大桥,不会落水吗?那为什么还要护栏呢?就是一条,安全。为了心里安全,心里踏实。护栏也是警戒线。大量事实都说明,储备的最大作用是稳预期稳人心,重大突发事件下充足的储备能力是避免出现抢购囤积、市场大幅波动的“硬核”能力。

很多时候,名气的大小并不与重要性的高低划等号。中储粮这么重要为什么没有一些竞争性企业知名呢?一般说来,竞争性企业需要品牌培养,名品、名企出名城。名品一般是终端消费品,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消费品,不是终端产品的,人们知之甚少。现在的华为,可谓家喻户晓,在华为出手机之前,在中美贸易战之前,华为的知名度也只是在业内,而不是在公众。海尔电冰箱使得海尔、青岛成为名企、名城,是多年市场培育,品牌培养的结果。中储粮除了油脂加工中小包装进入超市,进入百姓家以外,没有终端消费者品,所以,老百姓知之甚少。但是要看到,这些年国内粮食市场的平稳不是自发自动、自然而然形成的,背后是有坚强的力量在支撑的。2003年、2008年、2012年国际粮价变动都非常大,但中国粮食市场非常稳定,就是党和政府有中储粮这个抓手,高抛低收,平抑市场,所以市场一直平稳运行。

老司机开车很少急刹车,并不是路路畅通,而是有预见性,该快快,该慢慢,提前处理的结果,避免“三碰头”。我们有一种误区,表扬抗洪救灾的多,表扬兴修水利的少。其实,兴修水利比抗洪救灾更重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正是中储粮职责和追求的目标。

来源:“程秉洲艺术”微信公众号,半水书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