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报 苏远新
江西产粮多,粮食加工量大,副产品综合利用是篇大文章。
1954年,全省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紧缺,丰城、安义等粮产区响应省政府开发新油源的号召,利用米糠榨油获得成功,100公斤米糠出油率达到8公斤左右。12月,《江西日报》发表《大力推广米糠榨油方法》的文章,由此逐渐展开大米副产品的综合开发。
1956年起,米糠榨油等副产品利用,开始从单一的油脂产品逐步向化工、医药原料、酿造产品等方面发展。上饶市油脂化工厂率先从榨过糠油的糠饼中成功提取植酸钙,并利用油脚制成肥皂,丰城县粮食局在精炼糠油中提炼出糠蜡等。至1959年,全省建立从榨油、酿酒、提炼酒精、提取化工医药原料等产品的小厂坊1900多个,生产品种56种,年产值达1300余万元。但因小厂坊点多面广、设备简陋,技术也相对落后,经济效益不很明显。
1961年,在社会上评价“米糠榨油得不偿失”“妨碍生猪发展”等思潮影响下,部分地方的米糠榨油生产先后下马,全省糠油产量连年大幅下降,由1960年的512吨分别下降到1961年的255吨、1962年的197吨,1966~1968年甚至降至50吨以下,其他副产品的生产也一度停止。
1969年,米糠榨油生产开始逐步缓慢恢复。1970年后,上饶市油脂化工厂先后用植酸钙残渣酿制白酒、用植酸钙提取肌醇、用精炼糠油脚生产谷维素等综合利用项目获得成功。1973年,省粮食局组织米糠榨油后的糠饼与未榨油米糠喂猪对比试验,取得令人信服的科学数据,重新把米糠榨油生产摆上位置。同时,省粮食局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各地启动米糠油生产性投资。
1975年,全省米糠榨油生产全面恢复,制油工艺得到改进,糠油产量较大幅度上升,全省米糠榨油年产能达到13.89万吨,当年糠油产量达到4180吨,比1960年产量提高7倍。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全省米糠榨油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在产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1981年,全省毛糠油产量首次突破万吨,达到1.14万吨,占当年全省食用植物油脂产量的48%,米糠油成为江西油脂品种的一大特色。米糠榨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品达到1135吨,综合利用项目的产值达到272万元。1982年,江西生产的谷维素和油酸产品达到国家质量标准,油酸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1986年,上饶市油脂化工厂利用米糠榨油后的皂脚生产的谷维素获得《药品生产企业合格证》。1987年,该厂生产的谷固醇和甲脂通过省级鉴定,甲脂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当年,全省粮食系统综合利用产值达到1690万元,销售利润达到834万元,米糠油产量达到1.66万吨,米油比第一次突破0.7,居全国第二位。
1988年,全省重点推进米糠油精炼工艺技术的提升。景德镇市油脂化工厂管式离心机连续精炼米糠油工艺通过省级鉴定。省樟树粮油公司油化厂引进意大利日处理50吨米糠油精炼生产线投产。贵溪县粮油加工总厂采用米糠造粒浸出制油新技术也投料试产并通过省级鉴定。通过工艺技术的提升,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樟树粮油公司油化厂的精炼米糠油获得商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奖。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