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今晚报
在天津港海岸边,一座座高大的立式筒仓排列有序、高耸矗立,现代化的储粮设施设备、先进科技的储粮技术、智能化粮库管理系统……与传统砖木结构粮仓不同,这座防潮、隔热、密闭、通风的现代化“智慧粮仓”将为人民群众收好“放心粮”、守好“米袋子”。近日,由中建安装一公司总承包建设的天津临港经济区粮油物流中心一期筒仓二阶段总承包项目正式投用,圆满完成首批4.8万吨粮食进仓任务。项目投产后,将助力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园成为北方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有力保障北方粮食安全、稳定居民粮食供应。
在天津临港经济区粮油基地码头,智能化卸粮机忙碌摆动着机械臂,大豆、高粱、小麦、玉米等粮食通过密闭传输带直接运送至筒仓内。从卸粮到运输、入仓,先进的连续式卸粮机可“一站式”高速将粮食从船舶运送至筒仓内,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以前都是通过货车装卸、倒运等方式,一卡车粮食入库需要30分钟,且粉尘污染严重。如今,新装备可实现3分钟入库,粉尘等杂质还能通过管道储存。”项目经理孔凡锋说。
码头不远处,有一座5层楼高的“铁塔”,这是用来给粮食“量体称重”的计量塔,经这一站,粮食储量便可了然于胸。筒仓仓顶和仓底设有6台高压脉冲除尘器,作为筒仓的“清道夫”,可清除粮食瘪粒、麦糠等有机轻浮杂质,所有粮食经这个环节整理过筛,实现净粮入仓。在仓顶,粮食在纵横交错的犁式皮带机上完成最后一段旅途,输送至卸粮口实现“颗粒归仓”。
连接码头和筒仓的粮油管廊是输送粮食的“大动脉”,由气垫式皮带机组成,全长540多米,高差达45米,以2米/秒的速度平稳高效运行。项目团队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将管廊各部分组件预制成3米一段的标准节,再吊升至高架钢结构上,由施工人员在高空进行安装,将管廊一节节固定在原有的高架钢结构基础上。“在海边45米高空中施工,大风吹得人都站不稳,为保证管廊皮带机安装精度,确保粮食运输平稳顺畅,我们施工人员要趴在冰冷的钢结构上,一段段校准皮带机与支架平齐度,一个个点位确定标准节安装位置,每段标准节的直线误差控制在1厘米内,最终仅用8周就顺利完成输粮管廊安装工作。”孔凡锋说。
走进粮仓内部,仿佛置身“大冰箱”内,清新凉爽。为确保粮食储存绿色新鲜,延缓品质“衰老”,项目团队采用电子测温、机械通风等科学储粮技术,实时监测仓内粮情,确保粮食安全保鲜。在每一座筒仓的顶部,项目团队都安装了测温电缆,以仓顶进料孔为中心,分3圈呈伞状向外辐射排布,如同吊挂在仓顶的“八爪鱼”延伸着触角,随时“感知”每一个角落的温湿度变化。电缆下端的测温探头除了可实时对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智能预测和预警,还可将粮食的“健康信息”传递到粮仓的“大脑中枢”中控室。仓内温度一旦高于25℃,测温探头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中控室的保管员可及时对粮食进行倒仓处理,确保粮食始终处在低温环境下储存,有效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减少损耗,实现科技储粮、绿色锁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