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院
早在公元前,中国汉朝的张骞就两次从长安出发,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张骞使团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带回了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和苜蓿等作物,也把汉朝的“坎儿井”技术、丝绸、茶叶和冶铁技术等传播到康居、大宛乃至更远的安息、大秦。
2000多年之前的“凿空之旅”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展开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的壮美画卷。如今,中国西安和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因为农业合作和商贸往来,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同心共创“爱菊速度”
初冬时节,一座现代化的油脂加工厂拔地而起。高大的烘干塔、宽敞的原料库、装备现代的压榨车间,以及饼库、油罐车间等,井然有序地分布在北哈州广袤土地上。
这是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以下简称“爱菊”)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一期项目,中哈贸易的重要物流枢纽节点,也是爱菊集团实施跨国种植、贸易的重要基地。内可辐射北哈州乃至周边数百公里其他州,外可连接西西伯利亚平原优质农产品产地,进口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优质小麦、油菜籽等原料。
这座设计年加工油料作物30万吨的工厂,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建成投产,而通常情况下需要两年时间。除了建造快,工厂还实现了凝聚人心快、创造收益快。北哈州政府对“爱菊速度”惊叹不已。
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
“爱菊速度”不是凭空而来的。
油脂加工厂的迅速建成是中哈两国人民精诚合作、攻坚克难的结晶。压榨车间建设过程中,正值北哈州多雨的夏季,潮湿和泥泞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工人们穿着沉重的雨衣雨鞋,安装钢构、拧紧螺丝、吊装钢材……一天下来,在不透气的雨具里常常浑身湿透。
铺设室外电缆期间,北哈州已是冰天雪地的冬季,温度常在零下三十几摄氏度,冻土层厚度达到2米,硬度堪比钢筋混凝土,挖掘机作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强行开挖,挖齿开裂,用火烘烤地面也无济于事。为了提前完工提前投产,建设者们用切地机割开冻土层后,再用挖掘机作业,就这样齐心协力“与天斗、与地斗”,最终如期完成电缆铺设。
油脂加工厂投产后,爱菊更是快速凝聚人心,快速创造效益。在尊重当地员工文化特色和工作习惯的前提下,爱菊制定了人性化的奖励机制和晋升体系;悉心传授生产知识和操作技术,帮助员工拥有傍身之本。此外,以情动人,给当地员工集体过生日;帮助员工子女上学……让员工们感受到爱菊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在爱菊的科学管理和北哈州员工的努力下,油脂加工厂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平均工资高出临近工厂,而且年年都有增加。这让员工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生产车间
大学毕业后,耶尔肯别克就来到爱菊园区工作。此前,他家一直靠他父亲一人种地维持生活,除了秋收时节卖粮,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现在我和我爸都在园区上班,每月都能拿到丰厚的工资。我们再也不用在农闲时跑到城里打临工,不用再为稳定的收入发愁了。”耶尔肯别克兴奋地说。他们父子两人已经在园区工作三年了,家里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善。
像耶尔肯别克这样的普通人,在北哈州还有很多,爱菊园区的建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园区一期项目油脂加工厂目前有150名员工,未来三期全部建成后,预计可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多个,间接提供工作机会1000多个。
项目概况:
2016年,中哈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破土动工,项目总占地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园区一期项目油脂加工厂占地面积160亩,包括烘干塔、原料库、压榨车间、饼库、油罐区及其他配套设施,设计年加工油料作物30万吨。园区拥有仓容5万吨粮库和4条铁路专用线,并与哈萨克斯坦20多个农场主签订“订单农业”合作协议。
建成后的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成为境外产地枢纽,中哈贸易的重要物流枢纽节点,中欧货运班列的关键节点。内可辐射北哈州乃至周边数百公里其他州,外可连接西西伯利亚平原优质农产品产地,进口俄罗斯、乌克兰等周边国家优质小麦、油菜籽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