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农粮为核心主业的中粮集团,顺应粮油行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在总结中国农业“走出去”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深入全球农粮价值链的核心,为全球农粮产业链运转贡献了中国农粮品牌的价值与力量。
开放协作谋共赢
普马兰加省位于南非东部,适宜的亚热带气候让这里成为南非重要的农业生产区,这里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玉米、高粱和葵花籽等。
南非与中粮合作农田
多年前,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国际和这里的一家私营农场开展了一个试验性的农业合作项目。中粮国际向农民提供必要的资源、知识和信息,农场签约成为公司长期的农产品供应商。
最早的合作农场位于一个名叫“莫干松”(Morgenzon)的小镇。如今,这种合作模式已拓展至南非43个农场,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模式:签约农场和中粮国际都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了互惠共赢。
多元共享稳发展
目前,与中粮国际签约的南非农场主要分布在普马兰加省、西北省和自由省三个省份,总面积超过7万公顷。
对于当地农民来说,全球大宗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靠个体的力量难以获取稳定收益。而业务遍布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粮国际,则可通过资源信息和技术优势,使南非农民和全球农产品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除了掌握大宗农产品市场的一手信息外,中粮国际在全球范围内还拥有大量仓储、物流、加工等资产设施。在中粮国际南非公司,一个90人的团队负责农业研究、采购、交易、风控、技术和仓储等业务。
中粮国际在南非业务示意图
根据全球市场动态和天气条件,中粮国际会和当地农民共同制定季度生产计划;收割后的农作物会被存入公司的筒仓袋和机械化筒仓里,以减少农民收储投入;公司根据全球价格变动帮助农民在最佳时机出售粮食,甚至会在特殊时期对农民进行补偿。这种模式通过收益和风险共享机制,令农民和公司形成了一种共同体,稳定并强化了双方合作关系。
中粮国际在南非合作农场上装满玉米的筒仓袋
创新驱动强合作
玉米是南非生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黄玉米可作动物饲料,白玉米则是人们的主食之一。玉米因此也成为中粮国际在南非最主要的经营品种,主要销售市场是东南亚、东亚和中东地区。除了作物采购,中粮国际在南非还有压榨业务。
得益于与南非农场的紧密合作,业务全面的人力团队,还有贯通国内国际市场的优势,中粮国际目前已成为南非农产品市场的重量级企业。
中粮国际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的董事总经理约翰·斯泰恩(Johan Steyn)表示:“在南非,我们建立了一个融合的创新业务模式。从采购、加工、贸易和物流,每一步公司都和农民紧密连接在一起。这种模式未来还将扩展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其他国家。”
“这是我们南非业务的独特之处,既让公司获得了优秀的业绩,也赢得了农民的信任——这才是我们在当地最重要的资产。”斯泰恩说。
中粮国际南非斯坦德顿压榨厂
秉持“忠于国计、良于民生”使命的中粮集团,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理念,积极与世界共享品牌价值,拓展全球“朋友圈”,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未来,中粮集团将继续推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粮食供应链体系,促进国内产业链和国际产业链的对接,为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和稳定全球粮食供需平衡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