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期货
南北美在大豆出口上的你争我抢,是新季美豆收获以来需求端的主题。截止11月底,巴西大豆年度出口已经完成了8340万吨,超越了2018年创下的年度出口纪录。而从目前港口排船看,12月完成200万吨以上的出口也并无压力,即2021年巴西大豆出口有望达到8500万吨。
巴西出口的爆发和今年的丰产息息相关,无论是Conab统计的1.37亿吨还是USDA给出的1.38亿吨,都体现了巴西大豆产量进入了爆发期。产量的提升也使得可供出口数量大大提升,这是至今为止的窗口能超越过往年份全年出口的基础。在巴西大豆争夺下,美豆出口受到了严重打压。本市场年度至今美豆销售只完成了3900万吨,对比往年来看进度是中等偏低的。
这引发了一种声音,即随着南美尤其是巴西大豆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角,大豆的定价权能否实现从美国向南美的转移,目前来看这种想法并不现实。
虽然巴西大豆产量自2017年就超越美国,但CBOT市场才是大豆最主要的交易和定价平台。目前大豆的国际贸易均以CBOT大豆价格+产区升贴水的模式进行,而一个不断被验证的事实是,CBOT市场价格主要反映的是美豆的供需关系而不是全球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国内的供需引发的价格波动只能体现在其升贴水报价上。巴西FOB和CBOT价格关系是这一情形的良好注脚,两者相关程度有限,且CBOT的价格上涨跌更容易引发巴西FOB价格的反向波动。
巴西大豆对CBOT价格有限的影响,使得巴西产业寻求新的合约定价路径。
第一个尝试是在CBOT市场推出南美大豆专属合约。2020年9月21号,CME集团推出了南美大豆期货合约(South American Soybean futures),其标的就是巴西桑托斯港口的大豆FOB价格。
但是上市之后,CBOT南美大豆期货合约并不活跃。以12月10日的数据为例,当日全部合约的总成交仅有148手,而最近的4个合约当前持仓在30手-230手不等,与每日持仓成交均是几十万级别的CBOT美豆合约形成鲜明对比。合约的不活跃意味着其对南美价格的反应程度刻画有限,同时南美大豆合约价格也很难对现货市场产生实质影响。
在CBOT南美大豆合约的失败使得巴西开始了新的尝试。巴西证券交易所运营商B3公司从今年11月29日开始面向巴西农业企业推出巴西大豆期货合约,该期约参考了桑托斯港出口价格以及标普全球普氏核算的价格(以美元计价)。巴西大豆期货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也在同日上市交易。但是,立足于巴西金融体系下的合约能在全球市场产生多大影响,还是一个未知数。
总的来说,从目前现状出发,巴西大豆还未能出与美豆争夺定价权的能力,市场定价依旧是以美豆为基准。
但机会也在酝酿当中,大豆作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大豆在品质上其实并无区别。在商业社会,标准化产品定价基本是由能够提供最大量的产品/能提供最低价产品的供应方所决定,在这一点上,巴西大豆处于绝对优势当中。
巴西在2018年正式成为大豆种植面积第一大国,产量也坐上第一的宝座。近几年一个明显趋势是,美国种植面积已经趋于稳定,在其早已越过刘易斯拐点的情况下,劳动力很难回流农业,影响面积增减的只是不同作物间的竞争。
与此相对,巴西种植业则仍旧在快速增长期。无论是亚马逊雨林还是塞拉多草原,跨国农业综合体的进入保持了对其的快速开发,耕地面积的增长仍有极大潜力。
资源禀赋的不同使得南美大豆在全球大豆产量中的占比将变得越来越高,同时在大豆的全球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巴西种植成本也为巴西大豆争夺定价权提供了优势。
相较于美国,南美的大豆种植成本更为低廉。虽然过去几年巴西大豆单产不及美豆,但近两年巴西在种植、管理水平上的提高使得其单产水平持平至超越美国。而较低的人力成本和土地价格,都使得成本端南美大豆是更有优势的一方。
因此对于大豆这一标准化品种,巴西无论是在供应量还是成本上都更有优势。从长线发展看,随着巴西大豆在全球市场占据的份额越来越重,定价权转移的基础似乎也将形成。
然而,简单的供需关系定价只存在于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模型当中,且假设参与竞争的双方地位相当。现实生活中,农业是每个国家都无法放任自由的产业,而定价权的争夺比拼的是制度和资本的力量。
作为国家安全的保障,美国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非常高。重视一方面体现在其对农业面面俱到的补贴上,美国政府针对农业有三种补贴方式,包括农业风险保险(ARC)计划,价格损失保险(PLC)计划和营销援助贷款(MAL)计划,用来补贴生产商播种和收获期间供需变化而导致的利润损失。
重视表现的另一方面,是美国对国外消费市场的开拓。其依靠施压强行打开墨西哥玉米)市场,摧毁占墨西哥农业产值60%的玉米产业的故事还历历在目,这无疑是近代史上西方靠坚船利炮打开新兴市场的又一次重演。
回到大豆产业,美国的制度和资本优势同样存在。虽然大豆是一种接近标准化的产品,但差异是可以制造出来的。美国大豆行业长期推行一个概念,即由于巴西大豆的生产涉及到对热带雨林等自然资源的破坏,其生产过程显然是造成了更多的碳排放(森林吸收的碳少了)的,而美国大豆生产产生的碳排放相比之下更少,因此美国大豆是更环保的。这一讲法的谬误在于,相较于南美,美国只是率先完成了从草原丛林到耕地的开发过程,两者是过去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区别。但与这一概念配套的环保认证体系,很可能成为未来南北美竞争中的武器。
资本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强大的金融资本力量加持下,美国坐拥最成功的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而在现货领域,美豆的定价体系和贸易体系同样是完成且成熟的。巴西大豆的种植和贸易体系虽然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但细究起来,还是以美国资本为主的财团通过农业综合体的形式为主导进行的。不仅是体系,巴西大豆种植所使用的转基因种子与配套使用的农药等也主要是从欧美种业公司进行购买,美国资本对其的渗入是上上下下的。
因此,虽然巴西依赖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禀赋能够扩大其大豆市场份额,配套的交易场所也在完善,但其他方面的落后并不能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弥补。只要大豆还是美国主要的农作物品种,美国对其的定价权的控制就不会放松,而美国在制度和资本上的布局是未来争夺中的有利武器。从这个角度去看,巴西获得大豆定价权的唯一可能是美国对这一品种的放松,这在近些年可能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