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选择十分多,花生油、橄榄油、粟米油、椰子油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到底哪些食油是完全安全呢?
中国香港消委会从超市及百货公司搜集50款常见的食油样本,测试项目涵盖食物安全、营养素含量,以及比较其营养标签的准确度。
包括14款特级初榨橄榄油、2款橄榄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调和油
7月18日公布的测试结果显示,约六成食油验出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当中更有两款食油含量超出欧盟标准。消委会表示,目前还没有对致癌物的摄入量定下容忍限量,但市民摄入越少越好。
测试中只有3款样本,完全没有检出污染物。消委会表示,情况虽不理想,但却显示,在生产食油过程中,要做到不含污染物并非不可能。鉴于食油是每日烹调必备的食材,生产商有责任确保食油的品质和安全,和避免含有有害的污染物。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称已跟进及进行评估,所有食油样本在正常情况下食用不会影响健康,并符合香港法例要求。
6成样本检出基因致癌物或有害污染物
测试结果发现,有约6成食油样本分别检出有害污染物3-MCPD(30款)和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29款)。
部分食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在脱臭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E)。
研究显示3-MCPDE和GE在肠道水解后,会分别释出有毒的3-MCPD和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动物实验证实,长期摄入过量3-MCPD会损害肾脏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影响雄性的生殖系统。
测试结果显示,样本间的3-MCPD或环氧丙醇的含量差距极大。以每公斤计算,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的最低(100微克)及最高(2,000微克)含量可相差19倍,其中1款椰子油和1款花生油,分别检出1,100微克和2,000微克环氧丙醇,超出欧盟标准的每公斤1,000微克。
而有害污染物3-MCPD的最低(130微克)和最高(1,900微克)含量,亦相差逾13倍;含量最高的为1款调和油,惟未有超出欧盟标准,在正常食用分量下,应不会构成健康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初榨橄榄油及冷压油是以机械方法压榨制成,理论上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使用高温和其他化学物,不应含有3-MCPD和环氧丙醇。欧盟法例亦指出初榨橄榄油不含缩水甘油脂肪酸酯、3-MCPD及其脂肪酸酯。
然而,是次测试发现,1款初榨油橄榄油和2款声称冷压生产的茶花籽油样本,同时检出3-MCPD和环氧丙醇,虽然检出量没有超出欧盟标准,但产品有机会曾经高温处理,或受到非冷压油污染,当中可能涉及违反《商品说明条例》,相关资料已转交海关跟进。
测试亦发现2款样本含有属基因致癌物苯并[a]芘,约7成(35款)样本检出塑化剂。
消委会总干事表示,基因致癌物于国际间并无摄取建议上限,或摄取容忍量,当然愈少愈好。致癌物含量虽然符合法例要求,一般进食对食物安全影响不大,但若市民经常进食煎炸等多油食物,或有损健康,尤其患长期病的消费者,更需留意身体对污染物的承受程度,以及好坏脂肪酸比例。
不同食油类别脂肪酸比例及烟点各异
烹调除了讲究色香味俱全外,还要注意健康,消费者选用食油时,宜全面考虑其营养值。
虽然是次检测的13个样本组别中,部分只有1至3款样本,未能全面代表市场其他于该组别的类似产品,然而,各食油组别的相关营养值对消费者选用食油时亦具参考作用。
食油中的单元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并有助控制体内好、坏胆固醇的水平。以每100克计算,测试中,以茶花籽油、橄榄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3个组别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最高;至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则以葡萄籽油、粟米油2个组别及大豆油样本为最高。
若以每100克计算,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含量样本属1款花生油(74.8克),而最低是1款椰子油(1.0克),两者相差约74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1款葡萄籽油(64.3克),而最低是1款椰子油(0.6克),相差达106倍。消委会提醒,虽然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有益,但它仍属脂肪,长期过量摄入可令体重增加。
椰子油的脂肪酸含量和营养值一直具争议性,是次测试显示椰子油不论在单元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为各组别中最低(3.8克及2.0克);尽管不含反式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却是众多组别中最高(86.8克)。
饱和脂肪酸含量方面,以平均每100克计算,紧随椰子油的,分别为调和油及米糠油;而含量最低的组别,是芥花籽油和葵花籽油。各样本中含量最高(87.8克,1款椰子油)及最低(6.2克,1款芥花籽油)相差约13倍。
消委会提醒,应减少摄入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避免令体内坏胆固醇水平增加。其中反式脂肪酸更会降低好胆固醇水平,对健康影响比饱和脂肪酸更大。
测试中除椰子油外,特级初榨橄榄油组别的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接近0,以每100克计算,14款样本中只有1款检出微量(0.1克)反式脂肪酸;而橄榄油、牛油果油,以及芥花籽油组别的平均含量亦较低;反之,平均含量较高的分别为大豆油样本、葡萄籽油和粟米油组别。全部样本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样本,分别为1款粟米油和1款大豆油(1.0克)。
高温煎炸食物时,消费者应选择单元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油,因为它在高温下较稳定;若选低烟点食油进行高温烹调,会释出大量油烟,长期吸入会影响健康。
是次测试中,有26款不同类别的食油的烟点均等于或高于200°C,较适合高温油炸或烘焗;而低于180°C亦有7款,适合较低温的烹调方法,例如制作沙津。
消委会建议,无论选用任何种类的食油,都应该减少以高温多油的方法烹调食物,以保障健康。
测试中,有8款食油样本所标示的营养素含量与测试结果的差距不符规定,情况令人关注。
当中分别有1款样本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和1款样本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4款样本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标示值的差距超出2成以上,超过食安中心《营养标签及营养声称技术指引》的规管容忍限;差距最严重的是1款葵花籽油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标签标示每100克含62.6克,但测试结果却只有9克,两者相差85.7%。
测试结果亦显示,2款样本的反式脂肪酸不符合其标签上标示为「0」的指标;另有1款样本的营养标签没有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及1款由菜籽油及花生油混合而成的调和油,菜籽油排在成分表的第一位,但产品名称上却只显示「花生」,消费者有机会因产品名称而购买了与其成分比重不符的产品。
消委会提醒消费者,选择食油除了须留意包装上的资料,和拣选营养值较高的产品外,亦可适时转换食油种类,以吸收均衡营养。另外,可使用不粘煎锅煮食,并减少食油用量,和尽量缩短高温烹调的时间,减少油烟产生。
来源:香港消费者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