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豆油期货仓单规则有变化。
8月12日,大商所发布公告称,将豆油期货标准仓单的有效期由最长12个月缩短至最长4个月,自2023年8月第1个交易日起施行。
具体来看,豆油期货标准仓单的最晚注销时间将由原先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调整为每年3、7、11月的最后1个交易日。据此推算,2023年3月最后1个交易日之后注册的豆油期货标准仓单,应当在2023年11月最后1个交易日前注销。
对于调整原因,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介绍称,缩短豆油期货标准仓单有效期,可以加快交割豆油周转速度,有利于交割仓库更快地释放库容、交割厂库更快地释放仓单额度,从而提升豆油交割库使用效率,增加可供交割资源,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交割需求。
此外, 我国进口巴西大豆含油量高,且运至我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温度较高的二、三季度,导致生产出的豆油酸价较高。如存放时间过长,豆油酸价会进一步提高,进而影响豆油质量。
近年来巴西大豆占我国进口大豆的比重逐渐增加,已逐渐成为我国豆油的主要生产原料。在此背景下,大商所缩短豆油期货标准仓单有效期,可以直接减少交割豆油的在库时间、保障交割豆油出库时的质量。
基本面方面,进入8月,国内一级豆油现货价格涨跌反复。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截至8月10日沿海一级豆油现货价格10575元/吨,较上周同期略降0.35%。
据卓创资讯监测,除压榨量下降外,部分油厂因豆粕涨库及检修等因素整体开工不稳,豆油产出有限,且随产随出,库存连续第六周下滑。截至8月5日,沿海豆油商业库存78.53万吨,较上周同期下滑3.54%,较去年同期下滑10.90%,五年同期均值108.03万吨。
从全产业链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豆油的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和消费总量持续增长,2021年我国国产大豆总量为1640万吨,大豆进口量和消费量均已超过1亿吨。进口量占全球贸易的60%,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提升大豆和油料产能。
此外,受疫情反复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近期大豆现货价格波动不断加剧。大豆产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复杂。
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于8月8日在大商所挂牌上市。在此之前,大商所已上市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和豆油期货以及豆粕期权。此次新添3个豆类期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期货品种体系,助力产业多元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南华期货期权分析师周小舒表示,企业利用期货对冲风险,可能会面临占用过多保证金、被追保的问题。豆类期权的上市,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产业企业精细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帮助企业规避豆类价格风险,同时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压力,产业企业可以买入期权,对冲价格风险,同时保留潜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