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企业乘期货东风破市场骇浪

2022-10-12
摘要:

以中粮、九三等为代表的中国油脂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利用期货市场为其现货生产经营规避风险,保驾护航,实现了企业最终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期货日报

油脂工业是衡量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油脂消费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油脂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大豆压榨量居全球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油脂压榨行业发展迅速,中小型炼油厂为主导的压榨产业已完全为规模化生产所代替,发展模式也实现了从大豆的压榨单环节发展向产业链延伸的转变。与此同时,以中粮、九三等为代表的中国油脂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利用期货市场为其现货生产经营规避风险,保驾护航,实现了企业最终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油脂行业快速发展内地企业稳步扩张

2012以来,我国油脂压榨行业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来自博朗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豆加工能力从2012年的大约1.3亿吨提升至目前的约1.7亿吨,增幅约30%;大豆加工量从6000万吨增长到2021年近亿吨,增幅约60%;大豆进口量从5838万吨增至9652万吨,增幅65%。

中国油脂压榨行业快速增长的十年,也是中国本土企业快速扩张的十年。在经历2004—2005年的风波之后,我国本土大型油脂企业快速发展:如中粮集团90年代初期在国内仅拥有100万吨左右的大豆加工能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布局,内外资兼顾的世界第四大油脂集团,加工能力已从2012年的1200万吨增长至目前的超2000万吨,大豆加工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产能规模居亚洲第一,旗下的油脂生产企业已经达到32家,遍布全国13个省市。中储粮油脂年收入超过400亿元,加工能力已经从2012年的200多万吨增长到超千万吨。九三集团销售收入超450亿元,加工能力从2012年的900万吨增长到超1300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决策服务处处长张立伟表示,过去十年,是我国以大豆压榨为代表的油脂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一是企业布局不断优化。目前已形成环渤海、华东、华南、长江流域和中西部五大进口大豆压榨区域。二是压榨能力不断增加。2021年年底1000吨/日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共有115家,产能达到44万吨/日,较10年前增加18万吨/日。三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21年年底,前10家企业集团旗下共有大豆压榨企业77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7%;合计产能达到33万吨/日,占全国产能的75.1%。四是投资构成更加合理。截至2021年年底,国有、民营和外资大豆压榨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5.6%、35.6%和28.8%;合计产能占比分别为36.9%、34.7%和28.4%。

成熟期市为油脂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从整体看,我国油脂产业抗风险能力增强,已经成为国内农业产业中风险管理水平最高的领域,有力的服务了国家战略,而期货市场的一路护航成为油脂企业不断战胜市场风险的法宝。

我国压榨企业长期面临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进口国别集中度高、国际海运周期长等不利局面。与2004—2005年、2007—2008年等大豆价格大幅波动时期,行业受到冲击、众多企业倒闭有所不同,在2019—2022年间,虽然油脂油料行业先后经历了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货币宽松等因素影响,但行业依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一方面,行业经过前期多轮整合,已经进入了依靠系统能力来发展的新阶段,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产融结合日益深入、期现结合日趋成熟,定价机制和风控能力的提升不断催化了整个行业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的结果。

具体来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大多数国内压榨企业转向进口南美大豆并延长采购期限。在采购成本上涨、国内油粕价格波动加大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两难选择,若大规模提前采购南美大豆,则采购周期较长,还面临美国大豆恢复正常关税时的价格暴跌风险;若不提前采购,整个行业可能面临下半年原料供应极度紧缺的风险。面对这一难题,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国内外期货市场锁定压榨利润,既稳定了自身收益,又保障了国际供应链的稳定。

以某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为例,在2018年4月和7月期间,该企业先后采购了2018年底船期的南美大豆货源,并同时在我国豆粕和豆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有效规避了4月初美国公布拟加税中国商品清单和6月中旬美国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等外部政策冲击影响,有效锁定了超亿元的压榨毛利润。

目前,油脂油料系列期货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工具,国内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油料企业、85%以上的棕榈油进口企业深度参与期货市场。九三集团中垦国邦(天津)有限公司副总裁褚建宏表示,九三集团以大豆加工为主营业务,长期以来参与相关期货交易,采用100%套保的模式,不留期现敞口,即采购的大豆和压榨生产出的豆油、豆粕全部在期货市场套保,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

风险管理“工具箱”日益完善 功能发挥日益提升

油脂油料期货功能充分发挥,成为大商所产品工具创新的引航者、产业服务的先行者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引领者。针对行业的需求,期货市场不断推出了系列油脂油料品种,目前已经上市了大豆、豆粕、豆油、棕榈油等期货和对应的期权工具,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品种体系。近年来大商所还持续完善油脂油料避险链条,推出棕榈油期货、期权国际化业务以及基差交易、标准仓单等场外业务和指数产品,形成了衍生工具齐全、期货与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与境外连通的“工具箱”体系。

河北省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冀粮集团”)主营政策性粮油收储和市场化经营。为服务好集团2023年的政策性油脂轮换业务和贸易计划,在对市场中长期趋势进行研判后,冀粮集团在今年8月8日豆油期权上市后,便开仓买入了豆油看跌期权,对下年度部分油脂经营头寸进行保值。

冀粮集团油脂事业部副部长沈剑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油脂油料期权的上市,不仅能够帮助产业企业在前期投入较少成本的情况下,管理自身面临的价格风险,还使得企业可以借助期权工具构建更加合理的报价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下游合作企业,有利于整个大豆压榨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

在品种工具不断丰富的同时,近年来,大商所积极顺应现货市场和产业格局变化,持续优化合约规则,推动市场功能有效发挥。一是在主产区华南地区推出豆油动态升贴水制度,扩大交割服务范围,解决了华南地区交割库升贴水难题;二是顺应现货主流品质,调整了豆粕和豆油交割质量标准,与主流贸易标准一致,适应目前国内大豆压榨原料以巴西大豆为主的特点,更加符合行业的发展水平;三是针对油脂油料等期货主力合约不连续的流动性结构同实体企业连续生产、连续销售所产生的避险需要之间的矛盾,在结合品种特点和市场变化“一品一策、因品施策”的基础上,推出做市商制度,有效推动包括油脂等品种非主力合约流动性的显著提高,逐步扭转交易者只交易1、5、9合约的交易习惯,合约的连续活跃为企业贸易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了便利。

经过近些年不断地优化完善,豆粕和豆油品种运行成熟,功能持续发挥良好。豆粕和豆油期货套期保值效率均为0.99,期现价格相关性分别为0.92、0.99,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参与豆粕和豆油期货的大豆压榨企业生产规模占全国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企业利用豆粕和豆油期货锁定压榨利润,稳定了生产经营,扩大规模并提高竞争力,助力国家保供稳价。

期现结合模式日益丰富 成为企业做大做强助推器

从2012年大量企业单一参与期货套保,到2016年企业广泛采用基差贸易,再到2020年企业运用期权及场外衍生工具,在伴随着国内油脂期货市场发展和壮大的同时,油脂行业企业运用期货等衍生工具模式与方法也在“步步高升”。

江海粮油成立于1988年,一直坚持走“期现货相结合”发展模式。“江海粮油成立三十多年来,从小到大,一步步成长起来,见证了数次行业大规模的兴衰,每一次价格波动周期,行业内都要淘汰一批企业。但2019—2021年,面对全球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油脂行业没有出现‘大洗牌’的情况,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产业普遍开展的基差交易,企业的风控意识和风控能力大幅提升。”江海粮油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礼华说,近年来,江海粮油抓住行业红利期,利用期货市场,大力开展进口采购、套期保值、基差销售或交割业务,进口量从2015年的15万吨增至2020年的近50万吨,油脂销售收入从20亿元增加到70亿元,经营利润也实现了稳步增长。“近年来,江海粮油不断优化套期保值模式,从单一的采购套保和以基差销售或者交割兑现利润的业务模式,逐步转向以套期保值为基础,综合利用跨期交易、跨品种交易、含权贸易优化套保利润。”陈礼华表示,实体企业运用期货衍生工具的模式一再升级,可以说,期货市场提升了整个油脂油料产业抗风险的能力。

这里陈礼华所提到的基差销售模式,就是以“大商所期货价格+升贴水”的现货贸易模式,目前成为油脂油料行业普遍采用的定价方式,为产业企业提供了更加及时、高效的定价基准,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一口价”定价模式和贸易习惯。当前,国内75%的豆粕、70%的棕榈油和40%的豆油采用了“大商所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定价模式。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商所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发展作为根本宗旨,不断提升服务产业企业能力,与各方共同推动油脂产业期现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大商所将加快衍生工具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效能,高质量做好涉农产品工具供给,研究推进有关油脂油料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通过产融培育基地等平台,为实体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提供常态化、多角度的培训支持,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企业期货人才培养,为企业有效利用期货及衍生工具稳定经营提供支持,推动期货市场更好服务油脂油料产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大宗商品稳产、保供、稳价贡献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