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开云官方网站入口登录手机版
卖油是个古老的传统行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如今的卖油郎已不是简单的“左手买、右手卖”,紧盯期货市场盘面,确定最佳“点价”时点,正成为现代卖油郎的“必修课”。
考考你,是否还能看懂现在的油脂报价?比如在1月17日,有这样的报价:
天津某油厂 一级豆油 Y2305+650 (3月)
张家港某油厂 24度棕榈油 P2305+30 (2月)
东莞某油厂 三级菜油 OI2305+800 (2月)
......
每吨油卖多少钱?只有专业的卖油郎,才能真正看明白。
因为传统的“一口价”交易模式逐渐改变;基差贸易,又称为点价模式,已发展成为油脂油料行业的主流贸易模式,不懂基差的企业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基差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基差贸易越来越流行?身为卖油郎,都应略知一二。
基差和基差贸易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期货合约价格之间的差值。公式为:基差=现货-期货。
目前国内大油厂的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现货报价,会由两部分组成:期货价格+基差
以上文报价为例。“天津某油厂 一级豆油 Y2305+650 (3月) ” 是什么意思呢?
Y2305:是指豆油期货Y2305合约价格;650:为基差报价 (元/吨 );3月:代表交货期为3月
由此产生了新的基差贸易模式:油厂卖基差、买方点价。
油厂(卖方)会根据每批油料(大豆、菜籽等)的进口成本、预期利润、市场供需预期等因素,估算出该批产品(豆油/豆粕、菜油/菜粕等)的基差,并且根据供需变化、下游接受程度、季节性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期货价格是公开透明的,可以直接从盘面获取,所以油厂报价以基差为主,不同油厂、不同地区、不同交货月的基差报价都有所不同。
对于买家而言,在签订基差定价合同时(只需缴纳10%左右的保证金),基差和采购数量是确定的,但价格不确定,最终价格要通过盘面点价来确定。
以上文豆油报价为例,买方可以先确认买入650元/吨的基差合同;而豆油期价每天都在变动,买家会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根据自己对行情的判断,在任意一个交易日,在期货盘面点选一个价格,以“点选期货价格+基差”确定最终的购买价格。
如果买家选择豆油期货Y2305合约成交价在8700元/吨时点价,那么实际购买价格就为8700+650=9350元/吨。
传统的油脂现货贸易被称为“一口价”,合同签订时就确定了价格;基差贸易则需要二次定价,分别确定基差及期货价格,可粗略理解为“二口价”。
总而言之,基差贸易的核心是利用期货价格为现货定价。
油厂(卖方)可以借此锁定基本利润,提前安排远期销售计划,实现销售与原料采购同步;买方则用较小成本提前锁定货权,可以获取点价权,有机会降低采购成本。
另外,传统“一口价”定价模式中,买卖双方往往是“你赔我赚”的对立方,但基差模式能够把油厂和下游客户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可以共享市场变动利润,共同抵御市场的风险。
基差贸易为何越来越流行?
国内油脂基差贸易始于2015年左右,迅速成为油脂市场主流贸易方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三大油脂(豆棕菜)七成以上的现货贸易是通过基差贸易实现的。
这是因为我国油脂油料行业是对外开放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与境外市场深度联动,而国际大豆、油籽、谷物贸易已广泛运用“期货价+升贴水(即基差)”的定价模式。
我国油厂以点价方式在国际市场采购进口大豆等原料,会在半年左右甚至一年前开始;但国内销售端沿用现货一口价的模式,销售周期一般在1—2个月。购销两端周期不匹配,往往要面对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采购和销售的价格风险,存在“越跌越难卖,越涨越难买”的现象。
为了管理价格风险及提高利润,2004年一些大豆压榨企业率先在国内豆粕销售中引入“基差”定价模式;通过基差贸易可以完成完整的海内外套利模式,锁定风险和利润。对下游买家而言,点价权也让其拥有降低采购成本和增加销售利润的机会,同时也承担了基差下跌风险,有的买家会做套期保值以降低风险。
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市场培育,基差贸易逐步在国内油粕产业链全面普及,覆盖国内油厂、贸易商、饲料厂等产业链上下游各领域。华东、华南、华北等主要油厂均已采用基差定价模式进行销售。
随着基差贸易模式的普及,油脂报价变得越发透明,贸易商越难赚取油厂与终端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收益。这时,对行情的研判能力、基差采购及点价时机成为其在夹缝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一些期现结合能力较强、理念先进的新型油脂贸易商风生水起,就得益于基差贸易的快速发展。
不看价格看基差、以“点价”为特征的基差贸易,正深刻改变着油脂产业的贸易方式和生态格局;期现结合、产融结合已成为油脂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