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菜籽产业调研中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2023-04-06
摘要:

国产菜油将逐渐向中高端品牌发力,与盘面菜油的联动性将继续减弱。当前的国内油脂需求相较2019年仍有一定差距。

中信建投期货 石丽红

3月27-31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及期货日报的带领下,笔者参与了两湖菜籽产业调研,途径武汉、钟祥、荆门、江陵、岳阳、洪湖等地区,拜访了当地菜籽压榨企业、菜油包装油厂、大型饲料厂、菜籽种植及水产养殖户等菜籽产业链相关企业。以下是笔者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及思考,将主要聚焦于对国产菜籽产业发展、国内油脂消费变化、水产养殖和豆菜粕替代三个方面。

一、国内菜籽产业发展,出路何在?

从湖北到湖南一路走下来,笔者的感受是内地的菜籽压榨产业依然式微,此前湖北菜籽压榨企业高达400多家,现在开机的屈指可数。究其根源,国内较高的菜籽生产成本带来几乎全球最高的菜籽价格,但下游的压榨产品附加值不高,这导致国内菜籽种植及加工端面临大量廉价进口菜籽的冲击。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陆续推进粮油领域进口的放开。在放开大豆进口配额后,2006年国内又取消了油菜籽进口配额,将油菜籽进口关税从12%调降至9%,这带来了菜籽进口的快速增长。虽然为了保护国内菜籽种植及产业发展,2008年国家启动了菜籽托市收购,但未能挽救在进口菜籽冲击下日渐式微的国产菜籽产业。临储托市较高的收购价导致加工企业逐渐退出收购,而沿海菜籽进口、加工则取得较好发展。在2015年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取消后,国内菜籽种植面积也因收益不佳出现大幅回落,对进口菜籽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加。

过去十多年来,尽管国内菜籽进口政策屡次生出变故,带来菜籽进口量的相应波动,可一旦进口政策及海外原料供应问题得到解决,通畅渠道下的菜籽进口量恢复得也很快,国产菜籽在与进口菜籽的竞争中仍整体处于劣势。2022年,因加拿大菜籽前期的大幅减产,国内全年菜籽进口量不到200万吨,但随着7月后加菜籽新作上市,国内很快就采购了近500万吨,买船的陆续到港相应带来了后续国内菜籽进口的放量。

在短期进口政策不太容易收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国产菜籽的破局之路将在于如何增强竞争优势上。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产水平,以在保障一定种植收益的情况下增强国产菜籽的价格竞争力是一种思路,但参与竞争的加拿大、俄罗斯以地广人稀著称,土地集约化、机械化水平较高,均利于菜籽生产成本的降低。相比之下,国内目前面临的农作物种植环境并不优越。城镇化进程及种植业低收益令农村年轻人口流失严重,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模式在种植效率上并不占优,土地撂荒、冬闲田利用率不高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普遍问题,这可能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有力的政策,鼓励土地流转、推广机械化种植来提高种植效率。未来的中国种植业,将需要更多依仗专门的种植合作社、种植公司,而非单个的农户,农业种植预计也将进行一轮去散户化。然而,种植合作社、种植公司对土地资源的整合需要利润的驱动,因而,国产菜籽竞争优势的建立终归还是需要落在增加种植及压榨产品收益的基础之上,多元化收益并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是重要路径。

在收益的多元化上,除了重点关注油菜籽的油用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油菜花观光、青贮饲料、油菜花蜜、菜苔采摘等方式,发掘油菜的花用、饲用、蜜用及菜用等功能,增厚油菜籽的种植收益,增强种植积极性。此外,补贴也是一种直接增加收益的方式。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菜籽相关补贴政策的确有发挥作用,这从湖北与湖南菜籽种植及加工的对比中感受明显。

2021年,湖北将菜籽油产业纳入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通过技术改造补贴、菜籽种植补贴及菜籽加工补贴等方式,增加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好地促进了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种植端,在现金补贴及农资补贴的共同促进下,湖北省菜籽种植面积连续两年取得增长,今年的种植面积预计同比增10-15%;加工端,去年国产菜籽大榨利润开启后湖北企业积极收购压榨,菜籽外流情况同比明显减少;此外,技改补贴促进当地企业积极对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自动化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与政策较为积极的湖北相比,补贴相对较少的湖南菜籽种植面积增长不明显,而因缺乏加工补贴,尽管去年市场一度给出菜籽大榨利润,但最终开出大榨的企业也屈指可数。

尽管有着种植补贴的驱动,我们认为影响菜籽种植收益更多的还是在于菜籽价格,且充足的原料供应无疑是国内菜籽产业发展的基石。按照一亩300斤左右的单产来算,0.5元/斤的菜籽收购价差异对应的是150元/亩的收益,这几乎相当于湖北一年的稻油轮作补贴。在菜籽种植补贴难以无上限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菜籽收购价以增加种植意愿,就成了一件尤其重要的事情。

然而,菜籽收购价与企业收购决策相关,而这又极大依赖于压榨利润表现,受到压榨产品价格较大影响。去年国产菜籽的大榨利润给出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利润窗口的开启昙花一现,很快随着菜籽收购价的快速上涨及菜油价格的快速下跌被关闭。在今年大量低价菜籽及菜油进口冲击国内供应的情况下,当地企业对后期菜籽大榨利润的开启并不乐观,根据当前菜油及菜粕销售价格测算,企业愿意入场的菜籽收购价普遍在2.5元/斤左右,距离去年3.15元/斤左右的开秤价及3.75元/斤的收购价高点有着不小差距。

相比之下,压榨产品具有更多附加值的浓香小榨的压榨利润足以支撑3.75元/斤左右的菜籽收购成本,从产品价值来看,小榨较大榨具备更好的收购优势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在大榨和小榨共同竞争原料的情况下,大榨显然相对落在了下风。除了鼓励农民多种以增加菜籽供应,减少大榨与小榨的原料竞争之外,如何提升大榨产品的附加值也是一件值得探索的事情。

由于菜籽出油率高,且菜油价格较贵,压榨收益的主要来源在于菜油,提升压榨产品的附加值与提升菜油的附加值基本相当。然而,当前国内除了进口加拿大的转基因双低菜油之外,也在采购较多的俄罗斯、欧洲及阿联酋非转基因菜油,这些菜油与大榨产出的菜油同为非转概念,有着较强的竞争关系。且由于菜油市场缺乏有效监管,非转菜油对转基因菜油并没有较好的溢价,导致国产非转菜油的附加值并没有得到太好的体现。湖北部分地区有在探索如何提升菜籽压榨产品的附加值,比如荆门地区对高油酸菜籽的种植有较高补贴,而当地企业在高油酸菜籽油上也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或许探索诸如浓香菜油、草原菜籽油这样的高端差异化路线是一种思路,但这也意味着国产菜油将逐渐向中高端品牌发力,与盘面菜油的联动性将继续减弱。

二、对国内油脂消费及其变化的思考

除了国产菜籽种植及加工的情况之外,此次调研也对当地的油脂消费尤其是菜油消费作了一些了解。自去年12月国内防疫政策放开以来,油脂市场已经数次针对餐饮需求恢复做了利多计价,但也数度遭遇无情现实的打击。我们在两湖调研中了解到,当前的国内油脂需求确实是有恢复性增长,但整体相较2019年仍有一定差距。从结构上看,需求恢复最明显的是餐饮需求对应的中包装,有些企业的中包装销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2019年的水平。然而,家庭需求对应的小包装销量偏差,尽管小包装利润随原料价格下跌被给出,但终端企业对小包装需求的焦虑成为除了盘面过快下跌之外,企业不愿意大量建库存尤其菜油库存的另一大原因。

国内防疫政策放开后,国内餐饮油脂需求增长挤占家庭需求,此外猪价下跌带来猪油需求增长,且近些年中高端油种玉米油、葵花油、稻米油等消费增长较快,均对菜油的小包装需求形成挤占,加剧了以小包装为主的菜油消费疲态。尽管近期现货菜豆价差出现大幅收缩,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菜豆价差的平水和倒挂,但目前主销区菜油价格仍小幅升水于豆油,终端企业修改配方的意愿并不太强。而即便后期菜豆价差拉平或倒挂,由于企业需要先消化前期采购的合同,传导到终端需求变化仍需要一定时间,这也导致当前的菜油需求端改善尚不明显,菜豆价差的底部仍未探明。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人口拐点的到来,在人均消费难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需求整体增量空间已经不大,这将导致未来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于结构上,预计不同油种间的替代竞争将有所增多。其中,餐饮及家庭需求互为挤占,豆油、棕榈油、菜油及其他油脂间的消费也互有竞争。

从长趋势来看,东南亚的棕榈油种植面积扩张已受到环保的较强约束,而美洲及非洲的种植并未跟上,在马来西亚油棕已步入老龄化,且印尼的棕榈油单产水平也已明显放缓的背景下,未来棕榈油的供应增长边际放缓倾向明显。相比之下,大豆尚有巴西的持续扩种,而菜籽种植在诸如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也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这预计将令棕榈油相较豆油及菜油的价差运行重心有所下移,长趋势的豆棕价差及菜棕价差偏向于走缩。

此外,在近些年俄罗斯菜籽显著增产,菜油向中国大量流入的背景下,国内菜油供应的显著增长预计也将令菜油与其他植物油的价差出现明显缩窄。而因国内菜油消费增长较大程度依赖于其性价比优势的出现,过去几年的高菜豆价差、菜棕价差或难复现。当然,短期菜油非标套保较多,05菜油可能走出一波临近交割月的期现收敛逻辑,可能将为相关价差走势带来一定扰动。

三、饲料养殖需求与豆菜粕替代

除了油脂需求,湖北作为水产养殖大省,调研团也走访了周边的饲料企业及水产养殖户,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饲料需求的情况。从水产养殖端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水产饲料及相应的菜粕需求并不是太乐观。可能因猪价低迷,猪肉挤占水产需求,去年四季度以来鱼价走低明显,这导致水产养殖端出现亏损。当地养殖户去年过年前卖鱼进度不到40%,目前的销售进度仍只有一半左右,存塘鱼较多。虽然后期随气温回暖水产投料将启动,但存塘鱼较多导致后续投苗受到影响,预计今年水产饲料需求同比下滑概率较大,不利于菜粕需求增长。此外,去年的干旱导致部分池塘水位较低,有出现鱼塘改养小龙虾的情况,由于特种水产饲料菜粕添加无最低要求,这对于后续的菜粕需求也不太有利。

在沿海大量菜籽压榨的驱动下,过去几个月菜粕表现弱于豆粕,现货豆菜粕价差一度升至1000元/吨上方。高豆菜粕价差驱动饲料及养殖企业大幅调整配方,饲料中的菜粕添加比例被增加到极限,部分集团的猪料中菜粕添加比例增加到5%,鸭料高达17%。然而,近期现货豆菜粕价差随豆粕基差大跌显著走缩,当前华南地区的现货豆菜粕价差已经走缩至800多元/吨,这带来菜粕使用性价比的下降。在此情形下,饲料企业开始重新考虑在配方中重新调回豆粕的问题,配方调整中首当其冲的是猪料及禽料,但水产料中的豆粕替代可能得等豆菜粕价差降至600元/吨左右才会发生。

在4-6月超2800万吨的大豆到港压力下,且养殖端需求不佳,市场对于后市的豆粕基差并不乐观。尽管近期海关收紧卸船政策,引发4月上半月部分压榨厂因大豆供应短缺而停机,刺激近月豆粕基差反弹,但预计后市豆粕基差随大豆的陆续入厂压榨仍有回落空间。

相比之下,沿海菜粕库存在供需两旺下库存累积偏慢,基差面临的下行压力更小,预计后市现货豆菜粕价差将随豆粕基差更大幅度的下跌而继续走低。在此过程中,菜粕在饲料配方中的使用性价比将不断被削弱,在持续的菜籽高压榨中将倾向于加速累库,这预计将令09豆菜粕价差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尽管从盈亏比的角度来看做空09豆菜粕价差的性价比较高,但预计该价差的回归仍需要一些时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