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消息:行业人士表示,中国油厂可能放慢对第三季度大豆需求的采购步伐,因为前期滞留港口的进口大豆通关步伐加快,意味着大豆库存有望快速增长,大豆压榨步伐加快,令豆粕价格处于下行轨道,压制大豆压榨利润。
今年4月至5月上旬期间,国内豆粕价格上涨14%,主要因为进口大豆到货量低于预期,导致国内豆粕供应偏紧。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726万吨,虽然高于3月份的685万吨,但是比去年同期的808万吨减少10%,也低于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的1000万吨。4月份大豆进口量低于预期的原因在于海关实施更全面也更严格的质量检查,致使进口大豆通关时间从之前的大约5个工作日延长至20个工作日。一些4月份未能通关的进口大豆将推迟到5月和6月卸货,进入5月份后,大豆通关时间缩短到平均7个工作日,有助于大豆进口增长。就3月到5月船期的大豆而言,中国月均采购量超过1000万吨。由于之前通关步伐迟缓,使得5月到7月的大豆进口总量可能增至3300万吨,同比增长28%;一些人估计进口量高达3650万吨,同比增长42%。
随着进口大豆到货步伐加快,5月到7月期间国内大豆库存将会快速增加,大豆压榨以及豆粕供应也将水涨船高,导致近期豆粕价格承压下行。截至5月26日当周,中国大豆压榨量增至200万吨,高于4月份的平均每周120万吨。供应增长的压力导致过去一周豆粕价格震荡下行。进入本周后,豆粕现货价格进一步跌破3800元/吨,周一(29日)报3780元/吨,比一周前下跌8%,比一个月前下跌12.5%。周一,7月交货豆粕的买卖双方报价相差每吨100元,买家在等待6月份时豆粕基差从正150元下跌到负50元/吨。市场人士估计,鉴于未来数月里豆粕供应增长,豆粕价格还将进一步走低。由于远期部位的豆粕价格低于近期部位,下游买家不愿买入近期交货豆粕,情愿坐等价格走低。7月交货豆粕的销售进度仅为35%,比五年均值低了7%。
豆粕价格走低,将继续令压榨利润承压,促使油厂不愿购买更多远期船期大豆。今年初市场最初估计第三季度船期中国大豆进口需求为1950万吨,其中7月份750万吨,8月份650万吨,9月份550万吨。但是由于养殖业一直缺乏起色,压榨利润低迷,导致大豆进口需求放慢。与此同时,美国大豆正在播种的大豆产量有望丰收,而巴西正在出口高峰期的大豆供应量庞大,也使得中国买家不急于买入大豆,而是等待价格进一步走低。近期芝加哥大豆期货已经跌至去年夏季的最低点。分析师指出,如果美国大豆产量能够实现美国政府的预期,未来大豆价格很可能进一步走低。
十几位市场人士上周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三季度船期大豆的进口需求预计为1650万吨。截至5月29日,7月船期大豆需求650万吨的采购进度达到60%,8月船期需求500万吨的采购进度不到20%,9月船期需求500万吨的采购进度只完成不到5%。
由于国内养猪业一直缺乏起色,下游肉类消费也未能对压榨利润起到良好支持。截至5月26日,生猪利润率为每头亏164元。截至5月29日收盘,中国大豆压榨的毛利润为负12.43美元/吨,比一周前下跌10.67美元/吨。行业人士称,周一油厂压榨利润为164元/吨,比一周前减少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