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报
豆油作为大豆的压榨产品,其价格对上游大豆的依赖性相对较强,豆油价格随着大豆供给量及豆油库存量的增减出现波动,豆油价格季节性规律呈现先上涨再下跌、然后再上涨的过程,价格高点出现在上半年的4月份,价格低点出现在下半年的7月至9月份。
在一季度,由于油厂开机率低,加上春节的消耗,豆油库存较低,价格相对较强。4月份之后豆粕需求和大豆到港量增加,油厂开机率上升,豆油消费淡季导致库存累积,豆油价格偏弱;9月份为北半球大豆收获期,美豆集中供应形成豆油价格低点。9月份之后,油脂进入消费旺季,而豆粕需求减少,油厂挺油意愿增强,豆油价格上涨。
供需、库存及基差的季节性
供给方面,由于北半球大豆收获季节一般在9月,美豆集中供应会造成豆油价格下跌,形成价格低点。从10月开始到春节,大豆价格触底回升,经历稳步攀升阶段。原因在于南美大豆尚处于生长期,大豆供应主要来自北半球刚收获的大豆以及上年结转库存。随着库存减少,大豆价格逐步爬升,豆油价格随之逐步上涨,2月春节前后价格加速上涨。2月至6月,随着北半球大豆逐渐消耗殆尽,南美大豆收获从3月下旬开始,5月至6月南美大豆开始上市,故每年6月至7月豆油期货价格呈下降趋势。
消费方面,一般而言,为了应对春节而提前备货,四季度油脂消费旺盛,豆油库存下降,价格易涨难跌,而夏季油脂消费淡季豆油库存下降,价格呈下降趋势。结合供需规律,每年6月和9月豆油下跌概率较大,4月和8月上涨概率较大。
库存方面,1月至3月油粕消费淡季,油厂普遍在这一阶段检修,开机率降低导致产量减少,这个时期库存也低;4月至8月豆粕需求增加,油厂开机率上升、产量增加,而油脂此时为消费淡季,豆油在4月至8月为累库阶段;9月至12月为降库存阶段,10月之前由于产量减少导致库存下降,10月份之后由于消费增加导致库存下降。豆油库存与价格呈反向相关:1月至3月,库存下降,价格上升;4月至8月,库存增加,价格下降;9月至12月,库存下降,价格上升。
豆油现货的季节性为1月至4月上涨,4月至7月下跌,7月至12月上涨;而期货季节性为1月至4月上涨,4月至9月下跌,9月至12月上涨。现货和期货下跌低点时间不同,原因是8月至9月为国庆、中秋消费旺季,现货需求支撑价格;而期货方面,在7月至9月是美豆收割期价格低点,也是棕榈油增产旺季,在盘面上对豆油形成压制。
豆油基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月至7月基差下行,7月至12月基差上涨。上半年豆油消费淡季,豆油库存积累,现货价格弱于期货价格;下半年油脂消费旺季,豆油期货会受到9月美豆收割期价格低位和棕榈油增产的压力,盘面价格低于现货价格。下游贸易商利用基差购买豆油时,6月至7月可购买豆油基差,在9月份左右进行点价,锁定豆油成本。
油粕比的季节性规律
由于油脂和粕类的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二、三季度粕强油弱,一、四季度油强粕弱,因此,油粕比的季节性也比较明显。3、4月份之后,天气回暖,养殖业开始复苏,二、三季度处于饲料消费旺季,这期间也是美豆生长的关键时期,气温和降雨往往带来美豆期货的炒作,美豆受天气升水支撑,带动国内豆粕价格的波动;春节过后是油脂消费淡季,棕榈油季节性增产,油脂供给充足,在此阶段常常处于粕强油弱的局面,油粕比存在收窄的季节性趋势。四季度国庆、中秋和一季度的春节,是油脂消费旺季,棕榈油在此期间产量减少,豆油消费增加,而饲料消费淡季油强粕弱,油粕比存在扩大的季节性趋势。
豆油供给和需求的季节性规律,决定了价格波动的季节性规律,尤其是供给或需求的季节性强弱差异明显,价格的季节性也相对突出。供应淡季或消费旺季时价格高企,而在供应旺季或消费淡季时价格低迷。当然,在分析时还需结合其他阶段性因素客观评估,若出现特殊情况导致供需失衡,就会削弱原有的季节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