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
国际油脂价格在7月录得大幅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平均为129.8点,在连续七个月下跌后较6月大幅上涨12.1%。其中国际葵花籽油价格反弹逾15%,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的全球报价也出现了上涨。
有哪些因素推动了7月国际油脂价格上扬?
国联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姜颖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干旱气候条件下市场对美国大豆和加拿大菜籽的减产预期,是支撑油脂市场价格强势的关键因素。其中美国部分大豆主产区干旱持续,大豆优良率较差;加拿大草原三省同样出现干旱少雨天气,萨斯喀彻温和阿尔伯塔省菜籽优良率接连下降至35%和41.6%,减产压力增加。
方正中期期货油脂分析师王一博也告诉记者,新季美豆种植面积同比下降400多万英亩至8350万英亩,受干旱影响美豆优良率处于季节性低位,新季美豆减产预期较强,叠加本年度美豆结转库存偏低,新季美豆供应偏紧的预期支撑美豆价格走强,对于豆油价格产生成本端提振。
除天气带来的减产预期外,姜颖表示,“黑海危机”的升级也引发了进一步的供应担忧,将全球油脂价格推向阶段性高位。
此前消息显示,7月20日,俄罗斯宣布不再参与黑海粮食协议,从7月22日开始,不保证通过黑海海域驶向乌克兰的船只安全。如果俄方发现有未经允许的船只经过,一律按照运输军事货物处理。对此,王一博表示,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对于乌克兰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出口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或减少植物油有效供给数量。
从消费面看,姜颖表示,目前美国生物柴油消费表现良好,印尼全面执行B35,对三大油脂在生柴层面的需求有所增加,同时中、印两国开云官方首页官网登录入口 主动补库也使得油脂需求得到边际回暖。王一博也表示,当前,美国、印尼、巴西生柴掺混义务量整体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而7月原油价格的持续走强也对油脂生柴消费形成了一定利好影响。
“此外,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受树龄老化、天气异常等问题影响表现也不及市场预期,对棕榈油价格带来提振。”王一博说。
从国内油脂市场表现来看,国内三大油期货价格自6月初以来持续上涨,但7月下旬后上涨态势明显放缓,开始进入宽幅振荡区间,其中菜油跌势明显。
“7月下旬以来,国内植物油由滞涨转为振荡主要是前期支撑植物油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转弱。”王一博表示,具体来看,首先,7月以来美豆和加拿大菜籽产区降水增多,有利于改善土壤墒情,提升大豆和菜籽优良率,天气升水回吐。其次,乌克兰多瑙河Reni港口作为黑海走廊的替代港口仍在正常运行,这让乌克兰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出口对黑海走廊的依赖度大大降低,且市场传言俄罗斯有重返黑海粮食出口协议的可能。最后,菜棕和菜豆价差走扩后,菜油性价比下降,菜油价格有一定向下修复的需求。
从菜豆价差来看,姜颖告诉记者,今年4月以来菜油与豆油的价差迅速修复,现货价差由-300元/吨左右上涨至7月中旬1600元/吨,目前二者价差已处于合理区间,随着菜油与豆油价差的扩大,菜油的价格优势也随之减弱,需求有所下降,导致菜油价格下跌。与此同时,国内菜油库存高企,油厂及华东、广西商业库存一度超过50万吨,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也对菜油价格形成压力。
国内振荡行情会否延续?
当前,国内油脂板块价格已持续振荡近两周。接下来是延续振荡还是能够有所突破?
对此,姜颖认为,短期来看,油脂板块预计仍将维持振荡走势,在国内油脂较高的库存压力下,三大油价格或难以形成有效突破,价格的继续上涨需要等待打破目前国内供大于需格局的因素出现。
从国际方面来看,姜颖建议,后续投资者应聚焦2023/2024年度产地大豆、菜籽产量和压榨量的变化。当前天气交易逐渐进入尾声,8月美国农业部与加拿大农业部对于新作大豆和菜籽的产量预估将决定后续市场价格的重心;压榨量的预测将对豆油和菜油的供应量产生影响。
王一博则认为,美豆产区天气和单产的预估均是短期市场继续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当周美豆优良率为52%,低于去年同期60%,处于季节性低位。根据优良率预估来看,美豆单产难以达到趋势单产,市场预估后续美豆单产可能将由52蒲式耳/英亩下调至50.5蒲式耳/英亩。单产下调的预期对短期油脂期价形成一定利多影响,建议继续关注预期实际兑现情况。
同样,厄尔尼诺的强度也值得关注,或对棕榈油市场产生影响。“从7家气象机构的持续监测数据来看,太平洋中东部NINO3.4海域的水温在2023年8月份接近1.6℃附近,并在随后的四个月份逐渐走强,至2023年9月份达到1.8℃,10月份预测均值跃升至2.0℃附近,11月份预测均值则至2.1℃附近,12月份预测均值继续升高至2.2℃附近,或将达到强厄尔尼诺程度。”王一博表示,厄尔尼诺将导致东南亚降水偏少,使得8—10个月后棕榈油出现减产,目前来看,2024年二季度开始棕榈油减产预期较强,对于棕榈油远期价格产生利多影响。
姜颖表示,还要关注生物柴油产能和原料需求的变化,原油价格变化对油脂板块将继续产生影响;宏观方面,则要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走向以及黑海局势是否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