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
近期受国内外利空因素共振的影响,内盘豆粕和菜粕期价创近一年来新低。记者注意到,2023年12月以来,南美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主产区大豆的生长,南美大豆丰产逐步兑现,巴西贴水价格下调。USDA报告的前瞻数据偏空,CBOT大豆价格谨慎走弱,国内豆粕成本端缺乏支撑。国内豆粕供需也缺乏利多驱动,国内豆粕供强需弱的偏空现实短期难变,国内现货价格缺乏上行驱动,基差持续收窄。
另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期南美主产区风调雨顺,厄尔尼诺并未显现出给巴西或阿根廷带去干旱的迹象,美豆在不断交易南美丰产的预期,因此国内双粕跟随美豆走势疲弱。
1月13日凌晨USDA最新报告出炉,数据超预期利空,CBOT农产品跌幅扩大,CBOT大豆跌超2.5%,盘面一度下探至1200美分/蒲式耳关口附近。
“报告利空数据主要在于超预期调高2023/2024年度美豆单产、产量及期末库存以及上调阿根廷新作大豆产量。此前由于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巴西部分大豆产区受干旱冲击,部分地区单产下调,机构跟随节奏纷纷下调对巴西新作大豆产量的预期,不过从机构数据及USDA本次报告给出的数据预测,南美本种植季丰产的格局并未发生改变。近期南美维持充沛降水,预计随着一二季度南美大豆进入收割季,全球大豆供应端补充将继续维持充足预期,中长期施压CBOT大豆价格。”国元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金鹭说。
据悉,国内豆粕供强需弱格局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最近两个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达2700万吨以上,后续3个月预计大豆到港将有所回落。目前国内进口大豆库存处于近年历史高位,去年12月以来油厂压榨较为强劲,豆粕供应充足,而养殖端亏损以及腌腊消费提振有限的弱需求现实下,豆粕消费表现疲软,下游以随采随用为主,因而豆粕去库进度缓慢,出现反季节累库的趋势。
“2023年四季度国内菜籽到港量巨大,油厂维持高开机水平,菜粕产出持续增加,而当前处于水产养殖淡季,菜粕需求有限,库存难去,供强需弱格局难以打破,短期缺乏利多驱动,以跟随豆粕弱势运行为主。”刘金鹭说。
截至2024年1月10日当周,国内豆粕商业库存为87万吨,环比增加4.95%,同比增加47.13%;菜粕目前库存为2.2万吨,环比减少35.29%,同比增加了37.5%。“目前国内豆粕菜粕的库存都不算低,尤其豆粕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胀库情况依旧。叠加下游养殖企业举步维艰,油厂反应下游基差合同成交清淡,预计在春节前备货开始前,双粕继续维持底部振荡。”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冰欣说。
对于元旦过后豆粕和菜粕的持续下跌逻辑,刘金鹭认为,元旦之后,国内豆粕交易主线在于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兑现对大豆成本端的冲击,副线在于美豆和巴西大豆的销售节奏以及国内供需面的边际变化。随着南美大豆产区进入关键灌浆期,单产预期对于天气的敏感程度将增加。国内来看,预计1月将是一季度进口大豆到港高峰,后续2—3月大豆供应预计趋紧,而春节前后腌腊消费增加的预期或对豆粕下游消费存在一定提振作用,豆粕去库可期。
“元旦后的交易逻辑并无太多改变,只是丰产预期更加浓厚,而本周六凌晨出炉的USDA季度库存报告和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更加强化了这一预期。报告出炉后,CBOT大豆期货收盘下跌,创下26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刘冰欣说。
美国农业部在1月份供需报告中将2023/2024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估小幅上调3500万蒲式耳至41.65亿蒲式耳,也高于市场预期的41.34亿蒲式耳;平均单产预估为50.6蒲式耳/英亩,高于上月的49.9蒲式耳;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上调至2.8亿蒲式耳,较上月高出3500万蒲式耳。
“全球大豆新季供应非常庞大,供给压力不光来自二季度即将收割上市的南美豆,还有来自供给全球大豆的美国大豆产量也在调增,双重供给压力或导致美豆价格未来跌破成本线,也施压国内的双粕价格。”冰欣说。
对于后市,刘金鹭认为,USDA报告发布后,受美豆走弱带动,国内豆粕主力仍存在一定下行空间,不过主力合约近期跌至成本线附近,后市大幅下行的基础有限,预计下周以偏弱运行为主,在反应报告利空后随美豆出现阶段性止跌。
刘冰欣介绍,从大豆出口来看,美国农业部1月份预测2023/2024年度美国大豆出口年度目标为4776万吨,和12月份预测持平,比2022/2023年度的5421万吨降低11.9%。截至上周,美国大豆销售步伐仍然落后于美国农业部出口目标所需的进度,主要因为对华大豆出口步伐缓慢,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巴西大豆丰产造成的竞争压力。
“美豆走势颓靡也奠定了国内双粕继续底部徘徊的主基调。尽管国内一些油厂表示目前榨利情况不好,下游基差合同成交一般,因此油厂对原料的采购并不积极,一季度国内到港量或低于预期,但在下游需求较差的预期之下基差报价有望继续下跌,以低价换需求的势头难以逆转。建议看空且前期有头寸的投资者可继续持有,未有仓位者谨慎杀跌,可关注豆粕菜粕5月走缩机会。”刘冰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