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食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问题清单

2024-08-05
摘要:

针对此次发现的问题,我局已督促属地监管部门跟踪落实整改,依法依规核实处置,推动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0240807/bd797598e9a0c05db492c39fb0c0c109.png

近期,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规定,对9家企业进行了飞行检查,具体情况见附件。

针对此次发现的问题,我局已督促属地监管部门跟踪落实整改,依法依规核实处置,推动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附件1-9:

来源:食品生产处

时间:2024-07-24

XX公司飞行检查问题清单

2.3原料存放区有5个原料油罐(175T270T253T),与准予食品生产许可时“3个原料油罐(160T250T)”不一致。

2.5未见更衣室玻璃上明示的《洗手消毒程序》提及的“便鞋鞋柜、工作鞋鞋架”等更鞋设施。

2.6内包材仓库未配备适宜的通风设施,不符合库存聚酯(PET)食品包装塑料瓶标签标识的贮存环境“产品应贮存在通风、阴凉、干燥、清洁的库房”的要求。

2.8自动液体灌装机料仓顶部有油脂渗出、滴落,灌装管路有漏油情况。

2.9未能提供调配罐流量计(YZ6406B定值控制仪)定期检定或校准记录。

2.11灌装车间(清洁作业区)与外包装区(一般作业区)的物流传递口仅以软垂帘遮挡,未有效分隔。

*4.2查看XX食用植物调和油(生产日期:20230810)《投料记录表》,(1)记录的原料油使用信息为“88kg花生油(批号:2023217,生产商:山东金*粮油,)”,与《原辅料出入库台账》记录的当日花生油原料罐内实际库存为两批次混杂花生油(一批次为9939kg花生油(批号:2023217,生产商:山东金*粮油)和另一批次22吨花生油(批号:2023072102,生产商:山东春*粮油)的情况不一致;(2)未记录使用的调配罐号信息,未见记录人签名,无法有效追溯。

4.101)企业共用灌装机、调配罐和输油管路生产多种单一品种的食用植物油和不同配方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未针对共用情况制定生产品种切换时防止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也未能提供相应的生产设备、管道的清洁消毒记录。

2)未对设备、管道冲洗油脂再利用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6.1未配备橄榄油(产品标准:GB/T23347)出厂检验项目紫外吸光度、脂肪酸乙酯、每种卤化溶剂残留量、卤化溶剂残留量总和的检验设备及化学试剂,也未能提供以上项目的委托检验合同。

*6.4抽查食用植物调和油(批号2024625)《成品(调和油)出厂检验报告》,记录的检验项目指标“酸价≤2.5mg/g”、过氧化值≤0.20g/100g”与产品标准GB2716规定的“酸价≤3mg/g、过氧化值≤0.25g/100g”不一致(企业实测值均在合格范围内)。

7.11)未配备非油罐装原料油(如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榄油、山茶油)仓库。

2)内包材暂存区见个别塑料瓶包装袋破损,部分已拆包瓶盖敞口放置,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库存瓶盖未见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生产厂家等信息,无法有效追溯。

XX公司飞行检查问题清单

*1.2企业生产许可档案中未见口服茶油(8ml×20支)的灌装场所和灌装设备,现场在外包装间进行,不符合许可要求。

2.8未提供3台灌装设备使用的塑料软管材质(不含塑化剂)符合要求的证明材料。

2.9未提供调和油产品生产用调配罐计量用流量计定期校验记录。

*4.2202312月份《灌装生产记录表》显示不同灌装日期交替使用精炼油批号2023091320231208,但对应《精炼生产记录表》显示均存放于10号油罐,无法区分精炼油批次,记录不准确。

4.8提供的《山茶油生产工艺流程图》未建立生产加工过程关键点的控制参数。

6.1企业配制氢氧化钠标液、硫代硫酸钠标液所用的邻苯二甲酸氢钾、重铬酸钾为分析纯,不符合GB/T601-2016标准要求。未提供乙醚,三氯甲烷、硫酸等易制毒药品的采购入库和使用记录。

6.2溶剂残留量项目不能自检,未提供委托检验的合同。

*6.3《化验室检验规程》(分发号NO:03)中应用的GB/T601-2002,GB5009.227-2016标准已废止,未进行及时更新为最新版本。

*6.41)编号为JY-01等多份的检验原始记录过氧化值项目未按GB5009.227-2023标准要求做空白试验。(2)未提供产品批次(精炼批次)2024.1.72024.7.5出厂项目溶剂残留委托检验的报告。

7.4未建立毛油、精炼油贮存过程控制制度,如组批原则、贮存温度、贮存期间过氧化值监测、效期控制、使用记录等。

14.1企业2024.6.27日提交的《整改报告》:1)未分析生产过程使用助剂(硅藻土、活性炭)带来的风险;(2)显示整改措施为:优化精炼(脱臭等)关键工艺参数,严格控制生产温度和时间,但对比2024.7.62024.6.20《精炼生产记录表》显示工艺控制参数未变化,整改未有效落实。


Baidu
map